今天上午8时,徐汇区逸夫小学学生陆续到校,体育老师通过校园广播告知各班,早操改为室内操。该校有关负责人介绍,市环境监测中心“空气宝宝”出生后,体育教研组不仅每天清晨出操前会关注空气质量官方数据,还会在一天中多次观察实时数据更新,决定体育课和活动课场地。市西小学、上理工附小也将体育课、活动课移至室内。徐汇区紫薇实验幼儿园除了停止室外活动外,特意在幼儿食谱中增加山药老鸭汤、生梨水、萝卜水等具有润肺作用的食物,帮助孩子增强体质。
实际上,从昨天凌晨起,本市AQI指数就一直高于200,达到五级重度污染。为何应急预案直到今天才启动?不少市民为此吐槽:空气质量预报不准,报轻度污染变中度污染,报中到重度结果一直重度,说昨晚转好结果今天仍然糟糕。不少学校和幼托机构昨天上午在PM2.5小时浓度高于130微克/立方米时仍在进行户外活动,让不少家长担心,向老师提出意见,回答是没有接到通知,一切照常。
此外,对于应急预案启动标准的统一性,人们也提出质疑:按照连续12小时AQI大于200,且当前PM2.5小时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的说法,昨天傍晚就已满足此条件,为什么一直拖到今天上午才启动?而今天上午预报下午风力将增大,空气有望好转,应该不满足“预计未来24小时不会明显好转”这个条件,为何又启动了?
随着申城步入秋冬季,雾霾天气可能增多,空气预报能否再准些?应急方案的启动能否再科学些?这是每一个市民的期盼。
本报记者 郭剑烽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