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股市极为平淡,交易量明显萎缩;周二探底回升,似乎又有点不平淡;周三盘中交易还生气勃勃,下午还是涨停一片,却在收市前一小时出现集体跳水;周四继续低迷,股市不禁让人感到冷得还真像“立冬”呢。
周四恰好是农历节气的立冬,当周四上证指数K线图出现失守半年线的情况,更是强化了人们“立冬”的感觉。
本周交易的确低迷,而且很少有持续的热点。没有热点就难得有行情。不过,没有行情,并不代表股市没有动静,下面,我们来说说本周的一些情况和股市背后的信息。先要说的一点是,整个11月供求关系失衡:11月份创业板和中小板合计解禁的限售股接近700亿元,且超过九成为首发原始股。其中,本周解禁345.74亿元,为本月单周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A股“大小非”们减持对市场的影响并不明显,不过进入10月后,由于创业板等成长股大幅回调,单周跌幅超过10%,放大了大小非套现的冲击效应。有种观点认为鉴于由于股价的严重透支,成长股主要股东减持的负面冲击波将逐步显现,相关个股股价将受影响。
人们一般把大小非归纳到产业资本,说到产业资本,我们就不得不说到高调宣布进入股市的“产业资本”了:中国石化。中国石化周三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中国石化集团已于11月5日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了公司606万股,公告同时表示,中国石化集团拟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不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2%的股份(含上述增持股份)。若此额度用足,按目前市价算,中国石化集团需斥资逾百亿元。这猛一看的确是资金进入股市,是利多性质的消息。但再查查资料,发现似乎又有难言之隐。公告中表明“考虑到中国石化的价值以及当前的股价”,即中国石化集团认为旗下上市公司中国石化的股价被低估。不能不说到一种可能,增持极有可能是为了提高可转债持有人转股的积极性,并保证新一轮可转债的发行。2011年中国石化曾发行2.3亿张可转债,募资230亿元,存续时间为2011年2月23日~2017年2月23日。初始转股价格为9.73元/股,经多次调整,现为5.13元/股。但是由于可转债转股价倒挂,截至2013年9月30日,仅有857.92万张石化转债转股,尚余2.21亿张未转股,占比96.27%。这种推测又使得“产业资本”进入股市的利多效果被打了很大的折扣。
再者,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银监会的监管新政严厉程度超过“8号文”,使得本周中银行股出现连续下跌。其实在本周一开始就有传说,之后媒体加以确认,银监会正酝酿旨在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新政,包括将银行自营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与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非标资产的行为统一纳入监管范畴,且参照8号文对银行理财非标投资规模控制的做法,对“自营非标+理财非标实施统一监管,且设定总额度”。
这些因素伴随投资者对后市预期的下降,两市还是没有能够改变弱势整理的格局。按照技术分析的理论,现在的走势明显出现“飘”的状态,即没有主力加入的行情。
不过,后市并不是无法分析的,就看近期的交易量,笔者就能有把握说下周就会放量。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看主力把股市后市带向何方吧。我们就让K线先“飘”一会吧。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