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最近正在举行校庆60周年活动,一系列演出教学与讲课中,客席教授、著名大提琴家、指挥家吴和坤关于贝多芬大提琴作品的大师班令人瞩目。据悉,大提琴声部举行这样的专题教学大师班,本市专业音乐院校迄今还未曾有过。因此,除了附中的学生,大学部的学生也来旁听,甚至上海专业乐队的大提琴同行和外地院校同行也有人来听课。
吴和坤教授说:“在大提琴领域,贝多芬是个非常重要的作曲家。虽然他没有专门为大提琴写协奏曲,但他的五部奏鸣曲和三首变奏曲,以及他的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协奏曲不但在他不同时期的音乐创作风格上,并且在演奏技术上对我们是极大挑战。”
“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教学普遍偏重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作品,我们也曾学习贝多芬的一两部奏鸣曲,但往往是一个乐章。这次是第一次把贝多芬所作的8首大提琴作品完整地讨论和学习并公开系统地表演,对学生是很大的考验。”
大师班共6天,每天上课6小时,总共14个学生参加,最小的学生才10岁,由吴教授单独授课,其中还包括学习巴赫6首前奏曲。吴教授事先设定了大师班使用的乐谱版本,还专门作了一个有关弓法和指法运用逻辑的讲座。
“这些学生都非常有才能,这是他们第一次这样集中地学习这些作品。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贝多芬的这些音乐,但我深信这次机会对他们今后的音乐发展有重要意义。贝多芬是我们音乐家一生要学习的,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室内乐练习。在这些作品中,钢琴不再是伴奏,而是处于同大提琴平等的角色。”
对于贝多芬这样一位不朽的作曲家,吴教授说:“我们还没有能力真正来感受和认知他,这还不止限于大提琴,对于他的所有其他作品也是如此。我们经常衡量一位小提琴家,是看他如何演奏贝多芬的协奏曲;衡量钢琴家,看他如何演奏32部奏鸣曲;对于指挥家,贝多芬的9部交响乐则是唯一的试金石,一些有抱负的音乐家常等到黄昏之年才敢演奏和录音,并以成败来检验自己的能力。贝多芬‘人类平等博爱’的哲理合乎我的思想。通过指挥他的交响乐和演奏他的室内乐,使我对贝多芬大提琴作品有了全面的认识。”
吴和坤教授目前是苏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吴教授曾在上音附中和大学先后学习10年,为他接下来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留学法国,拜学于法国大提琴泰斗让·德隆门下,深得大提琴演奏精髓,又在美国获终身教授之职。近年经常受邀在上音或附中上大师课。像这样集中一个专题的大师班,不仅在吴教授是第一次,对上音附中也是第一次。由于反响热烈,学校希望今后能有计划地组织类似专题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