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塔纳原名阿克莫拉,是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的首都。今年秋天,这里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一座中亚地区最大的歌剧院拔地而起。要知道,阿斯塔纳在几十年前,还只是一个只有20万人口的荒凉小镇,沙尘气候尤其显著,这逼迫当地人民不得不植树造林,可以说,是近几年数万公顷的人造森林给阿斯塔纳送上了清凉和生机,而这次歌剧院的落成,则更像是一次向外界自豪的宣称:这是一座不仅环境美丽,而且文化生活繁荣的宜居城市。
10月21日,阿斯塔纳歌剧院的盛大落成典礼举行。这座歌剧院由来自意大利、德国、瑞士和捷克共和国的建筑师们合作设计,它有1500个座位(大厅1250个,室内音乐厅250个),建筑内还包含了一所芭蕾学校和一座小型博物馆。从外形上看它有些复古,近似于传统的希腊建筑风格,色彩素淡典雅,但是气势恢宏不逊于任何一座西方的大歌剧院。说实话,在新歌剧院的造型日益别出心裁的今天,这么古朴的建筑外观反而令人生出一阵美好的怀古思绪。
巧合的是,阿斯塔纳歌剧院的揭幕首演曲目,正是最近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的威尔第歌剧《阿蒂拉》,它讲述了匈奴国王阿蒂拉入侵意大利的故事。一方面看,威尔第的这个题材再适合阿斯塔纳的情境不过了,因为古匈奴人曾大规模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一带。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次饰演主角阿蒂拉的是曾获格莱美奖的俄罗斯男低音歌唱家艾尔达尔·阿布德拉扎克夫,而著名的“俄国沙皇”瓦列里·捷吉耶夫则担当指挥。这两个人选充分反映出,曾是独联体中第二大经济体的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事实上,每一个去过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的人们都能够真切感受到,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的影响无处不在,由于俄罗斯裔的哈萨克人很多,加之两国的经济关系密切,所以俄语似乎已代替了哈萨克斯坦语,成为了当地人们更重要的交流工具。此外,哈萨克斯坦民间的音乐、服饰及许多生活方式都已高度地“俄国化”了。因此,有人预测,新揭幕的阿斯塔纳歌剧院或将成为俄罗斯文化未来汪洋恣肆于欧亚大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