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2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红 挚爱裁衣 执着创造
日青 董鸿景
▲ 陈红在家中
▲ 陈红(左二)获“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
▲ 和模特在一起
▲ 陈红的早期设计图
▲ 陈红的针织作品
▲闲暇时,陈红会陪大孙子画画
  ◆ 日青 文 董鸿景 摄

  她是中国第一代被政府授予的“服装设计师”,也是当年插队在哈尔滨时那个远近闻名极会做衣服的上海女孩;她是在事业如日中天时去美国开创个人服装品牌的女强人,也是与丈夫一同投身教育事业、积极设立奖学金的女企业家——她是陈红,在中国服装设计发展史上留下漂亮一笔的上海设计师。

  1  “在哈尔滨给老乡做衣服,我一点儿也不觉得苦。” 

  陈红接受采访的前一天,刚刚忙里偷闲去市场挑选了不少面料,那是因为她答应了朋友要为他们做几件款式别致的西装式的羽绒服。在如今这个年代,能够把亲手缝制的衣服送给朋友,恐怕是最特别也最窝心的新年礼物。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迷上了做衣服,我想那是受我父亲影响的缘故,因为我家的五个兄弟姐妹都会穿我父亲亲手做的衣服。”60岁的陈红至今从未上过专业的剪裁与服饰设计课程,她把这种天分归结于启蒙老师——同样爱做衣服的父亲的影响,“在我印象中,父亲始终非常耐心地陪伴并教我一些基本功,想学衣服的我由此受到极大的鼓舞。”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对“时尚”谁都没有概念,更别说可以参考的流行款式,但天资聪颖的陈红凭着天生想要在穿着上与众不同的想法,一件又一件地把在头脑中想象的款式,亲手裁制出来。谈到自己的这个天赋,陈红淡淡一笑,“我想要和别人不一样,尤其是穿衣服,这似乎是我懂事起就有的想法。” 

  踏入花季,陈红迈入了上山下乡的洪流。住在哈尔滨寒冷的集体宿舍长达七年,从小住惯上海洋房的陈红却一点也不觉得苦,在东北劳动之余,她还热心地为身边的人做衣服,慢慢地成了远近闻名的“上海小裁缝”,许多知青和当地的老乡都知道有一个叫陈红的上海女孩能做出与众不同的时髦衣服,于是便纷纷带着布料踏上门来。 

  回忆青春岁月,陈红恍若回到当年的那个还是小女生的自己,沉浸在单纯的快乐中,“那个年代没有设计师的概念,大家只是把你看成裁缝,但我只要能够做衣服就觉得满足,那种全情投入的喜悦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2  “在一堆信件中看到了报社的回函,那一刻人生就此改变。” 

  回上海后,陈红被分配到里弄生产组工作。爸爸退休后,陈红接班进了邮电局,担任分拣挂号信的工作。业余时间,她依旧给亲朋好友做衣服,“只要有人叫我做衣服,我就觉得开心。款式我都尽情发挥,我非常着迷这种自由创作的感觉。”就这样,连邻居结婚时的西装和礼服都会请陈红来做。 

  在陈红家中的书籍中,有一本《新编绒线花式编制》,尽管如今看来非常陈旧,但在1986年这本书出版后,仅仅三个月就卖光了20万册,并马上再版22万册——这是陈红自编自写的第一本设计类书籍,这本书也最终把她带上了专业设计师的道路。

  有时候,人生的转变往往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1979年的秋天,在邮局工作的陈红有一次无意间翻看到《文化与生活》杂志上刊登着针织花样的投稿,她觉得自己可以织出更漂亮的款式,于是就织了8款,请当时还是男朋友的丈夫帮忙翻拍成照片,用于投稿,结果被杂志社选中了4款并刊登了出来。“还记得那一天我照例上班,杂志社寄给我的投稿回函恰巧就在我面前的那堆邮件中,我亲手盖了戳,拆开了信。”陈红还清楚地记得,杂志社寄给她32元稿费,被选中的成就感和这笔不小的收入令她雀跃不已,之后便经常投稿。很快冬天过去了,征稿结束了。陈红向丈夫说出了渐渐萌发的梦想,“想出一本书”。

  “那时候,国内从来没有过用彩色图案和符号来表现花样的图书,传统的教授针织的书籍非常刻板和枯燥,对许多普通人来说学习起来非常困难。”陈红自创了一套简单易学的标注法,让人一目了然,她花了三年的时间准备素材,然后背着一整袋的针织款式,带上丈夫翻拍的图片,一家家拜访出版社,虽然作品出色,却屡因本身没有名气而被出版社婉拒。直到1986年,她才遇到“伯乐”。《新编绒线花式编制》一上市便抢购一空,陈红的名字一夜之间在纺织服饰行业尽为人知。全国各地的大出版社纷纷约稿,陈红用一年出三本书的节奏释放自己对设计的热情,累计出书达二十本,当时的美国《世界日报》、中国香港《明报》都对她作了报道。1989年6月,陈红在上海举办了国内第一个手编时装个人作品发布会,这是上海时装设计师首次以个人专场的形式向社会亮相。 

  终日埋头踩缝纫机和画图纸让陈红患上了腰椎疾病,但她并没有停止脚步:开办了“陈红设计研究所”,被中国纺织大学(现名东华大学)聘为顾问教授,并开始从事“高级定制服装”。

  3  “什么是时尚?是你总是不自觉坚持的生活方式。” 

  陈红翻开一本她的宣传册,里面是许多模特儿的服装展示照片,这些十多年前的设计如今看起来依然非常时髦:譬如高开叉的无袖羊毛连衣裙、蝙蝠袖宽松针织衫等。陈红笑称走过现代服装店的橱窗,都能从中看到自己当年设计的影子。 

  上世纪90年代,陈红所设计的高端定制服装,一件成衣的价格已经高达500多元,而套装的价格在1500元左右。她所带领设计的款式总是能在当季成为流行。慢慢地,陈红的名字与高端设计紧紧联系在一起,名声远扬的她渐渐受到关注,一些名人也成了陈红的粉丝。 

  “大家对我的欣赏,是很大的鼓励。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来华访问,他妻子随行时的行头都是我设计的。”还有一件令陈红印象深刻的事是1990年国际羊毛局来中国,出资100万港币专门请陈红做一场服装秀,“当时这在国内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外国的组织会拿出那么多钱请一个中国设计师作秀。”这场对陈红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秀最后在上海、南京举办,效果十分轰动,“这场秀对我的真正意义是作为中国大陆设计师,第一次获得了世界权威组织的承认,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属于当时大陆第一批并不为老百姓所知的服装设计师们。” 

  1992年11月的上海,已经颇有凉意,但淮海路上的妇女用品商店里却人头攒动,这里正展开着一场从未有过的“竞价买卖”。陈红拿出了当时最能代表她个人水平和成就的近30件高端服饰,单件标价从600元到1500元不等,尽管价格昂贵,但两天就全部被抢购。“那时候既没有做广告,也没有在店门口大肆宣传,却没想到有这么多的人因为路过就被吸引来,甚至还有外国人。”不过,今天的陈红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为那30件衣服上分别有着她精心设计的图案,就像一幅幅艺术品,自己却没能留下一件。

  这一年,当时刚出现的资产评估公司,对陈红进行了个人无形资产评估:1280万——这对当时的设计师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这个数字简单有力地概括了上世纪90年代时处于设计事业巅峰的陈红所获得的数不清的荣誉,也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1994年5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陪同下,对陈红做了专题采访。1995年,陈红收获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荣誉:由北京纺织部颁发的“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也许就是从那时候起,中国的老百姓终于开始知道设计师并不仅仅是裁缝。”陈红笑称。

  4  “哪怕人生需要去菜市场里卖菜,我会是卖得最好的那个。”

  在所有荣誉中,实干型的陈红只看重和专业切实相关的,例如在2000年后,她成为国内第一个去美国和当地团队合作创办品牌的本土设计师;例如,她与丈夫创办了上海大学的巴黎国际时装设计学院。

  陈红说,因为看到太多中美教育的差异,她非常希望能够为中国教育改革出一份力。“以学设计的学生为例,中国许多学生太依赖父母,踏入社会后依然像个碰不起的瓷娃娃,虽然基础教育学得非常扎实,但动手能力实在太弱。以至于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毕业后却很难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实在可惜了。”如今,她不仅坚持运作着从1993年便成立的“东华大学服装学院陈红奖学金”,还利用自己的资源引进更多国际老师,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给学生,让更多学生知道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设计师;同时,她更大的梦想是希望能在美国成立自己的服饰设计中心,培养当地的华人孩子,让世界看到更多出色的华人服装设计师,当然她也会继续在设计中剪裁自己的梦想。

  当被问及是否有过害怕,陈红笑着摇摇头:“每一次投入新的事业都有失败的可能,但我从不害怕。为什么?因为就算失败了,哪怕人生需要去菜市场里卖菜,我会是卖得最好的那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广告
本期导读
陈红 挚爱裁衣 执着创造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B01陈红 挚爱裁衣 执着创造 2014-01-26 2 2014年01月2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