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好久未上福州路“文化街”古籍书店了,虽比不上毗邻书城大,但其所售书籍专于文化学术方面倒正好配我等胃口。那天一进门就见到了新编刚出的《潘伯鹰文存》,付钱时顺便问一下在港买不到回沪也无处觅的叶灵风著的《书淫艳异录》有否,竟然翻出二三套让我挑选最为装订完好的,买到的不只是好书而且是好服务!
对于潘伯鹰先生是从阅读他的言简意赅的《中国书法简论》才认识熟悉的,可惜的是“文革”破“四旧”被破掉一卡车中也囊括此才出了四年的潘著。近日苏轼《功甫帖》真伪之争闹得沸沸扬扬,笔者记得潘著卷上论书法如何学习,卷下则讲怎么欣赏历代书艺。其中“苏黄米蔡”专门讲到了苏轼书艺在宋代四大书家中的地位、特色、成就及价值。所以欲重温伯鹰先生这位学者兼书家的高论,以便推荐给看“东坡字”热闹的人们可以掌握“门道”,以及让更多的收藏朋友有了知识能凭自己的灵感和眼力来辩证地认识苏字的真伪、好孬及贵贱。从书架上见到文存一至四册,翻开“编者的话”得知那《中国书法简论》是“之五”,乃为文存的“大轴戏”,而且是潘氏生前亲手所校“1962年上海初版排印本”,故弥足珍贵。可惜不日上架,暂时难入囊中。
幸好我在“随便翻翻”前四册文存中,从《艺海夕尝录》中就翻到的《北宋书派的新旧观》以及《古书画的真伪问题——略论历代书画展出品》、《上海收藏风气》,这些“谈艺录”中的材料供我写篇千字言论乃“绰绰有余”哉。文存之一《小沧桑记》中四十余篇短小精致的随笔,以艺叙事,以文道人,所道及的诸公中,就有徐森玉、吴湖帆、叶恭绰、张葱玉、谢稚柳、王福厂、陈万里、方介堪、李少春、张伯驹夫妇以及我伲新民报人“三张一赵”中的张慧剑。
之三之四分别是《北平行》、《冥行者独语》,前者是1949年2月潘氏作为“和谈”秘书长随“和平四老”由香港飞北平,忙里偷闲所记北平风情;后者则是他抗战入川,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客居“陪都”重庆,实录世情人生。上述四册的文存从未结集出版过,编者从伯鹰先生嫡孙潘仲武及其胞妹那里得到了一包裹,里面几本硬面抄本本和一厚叠剪报复印件,经整理新编再加上那本人自校过的专著,才有四个月前刚刚印刷好的合为五册《潘伯鹰文存》第一版之面世,所以同样是“弥足珍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