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还只是为了生存,算不上是‘生活’。”说起来上海工作的原因,李家魁这么说。
李家魁是河南新乡人,今年四十多岁了,从毕业开始就一直做家电售后。之前,他在新乡的新飞冰箱厂工作,2012年,他被上海的双鹿上菱电器集团公司相中了。“新飞也是个大单位,在行业内口碑不错,可是这几年一直在走下坡路。我工作也20年了,在新乡一个月工资也就2000多,和十多年前收入一样。到双鹿后,待遇提高了两倍多。”
乡愁
两地分居 环境陌生
老婆在新乡有稳定工作,女儿也已经上初中,两地分居肯定麻烦诸多,但是作为一家之主,李家魁立志要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企业提供宿舍,除去开销,一个月还能往家寄个五六千元。”有挣扎,有踌躇,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却也有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思绪良久,李家魁还是决定勇敢迈出去。
初到上海,人生地不熟的李家魁很不习惯——周围的一切都需要他重新去适应。“大概一年之后我才算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李家魁慢慢发现这个城市的美好:便利的交通,优雅的环境,繁华的商业,较多学习机会,工作生活中还时常会出现一些小惊喜。他承认,和新乡比起来,上海有更多的东西值得他去发掘。
压力
竞争激烈 户口难落
李家魁来上海,就是想给女儿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可是一年过后,他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实现这个梦想远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
李家魁在单位负责产品售后服务工作。走在路上,躺在床上,他都经常思考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给企业带来效益,如何给同事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时常忙得都忘了给家里打电话。“我们这个行业,竞争压力非常大,不卖力也不行啊。”
五一、十一、新年,只要有长假,他就往家赶,但是一年到头,在家里待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个月。他想把家人都接来,但是仅租房这一项花销就让他害怕。他想把女儿接到上海,让女儿落户。可是如果让女儿来上海考高中,他怕女儿考不上,到时候连书都读不成;让女儿直接转学到上海读高中,根据现在的制度,有几条硬指标,他还达不到。
未来
女儿优先 考虑回家
一个人在外面,有苦都是自己往肚里咽,从来不跟家里人抱怨。“跟她们说有什么用,她们什么忙也帮不上,只是多个人受累罢了。”出门在外,想得最多的就是女儿,女儿太单纯,他老是怕她以后吃亏。
对现在的工作,李家魁很满意,认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工资不低,工作环境还特别好。可是,制造行业,本来就存在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行业竞争压力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两地分居,也不是个长久之计。上海毕竟不是他的家。
对于未来,李家魁没有具体的规划。他说,如果自己年轻一点,还没成家,可能就待在上海了。可是有了家室就不一样了,他也想在上海买房买车,但是难度太大,“也不可能一直在外漂着,早晚是要回去的。”李家魁就想趁着企业的发展契机,多干几年。
【寄语家乡】
李家魁:家乡要变成什么样,我才愿意回来?其实很简单。只要就业环境能稍许改善,在这个行业,有我的生存机会,我就愿意。工资能拿到现在的一半都行。
新乡虽然发展慢了点,但毕竟是我的家,有我熟悉的一切。我们要求没有那么高,只要能满足我们衣食住行的基本要求,我就很满意了。当然我也希望家乡的生态环境能稍微好一点,绿化多一点,粉尘不要这么大,还希望有更好的教育条件,让女儿得到更好的教育,但这些都建立在满足了经济需求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