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认为,治理停车难应由政府单向管理,转向由市场调节,并提出鼓励民办停车场、政府机关错时开放停车位等措施。
政府机关开放停车位
《决议》提出,在停车场的建设和运营上,要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其中一个方面,“无特别保密要求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应当向单位周边住宅小区的市民,错时开放专用停车场。”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所执行副主任顾大松说,到政府大院里停车,是未来的潮流。
记者了解到,在国内,北京、杭州等城市已经采取类似做法,为公众争取更多停车位。在2010年前后,也有专家学者提出南京应当效法。媒体曾探访南京部分区政府大院、事业单位,但很多政府机关都提出两点:一是车位不够用,二是管理难。
“这两点基本是不成立的。”顾大松认为,政府机关的停车场是公共资源,从法理上说,应为公众所用。政府机关开放停车场,也是改进机关作风实实在在的措施。他解释说,“错时开放”也就是在傍晚,机关单位人员下班开车回家后,周围居民可以使用内部的停车位。如果次日上午,居民没把车开走,机关人员到时没地方停了怎么办?“管理办法还是有的。”如果居民私家车超时,可以视作“违停”,由交警依照交通法规开罚单。“在此基础上建立信用机制,例如,一个月内3次以上超时,那么半年不得在此停车。”
限制市中心建停车场
该方法主要通过治理市中心拥堵,进而避免停车难。《决议》表述为“规划控制城市中心区停车泊位规模,限制在城市中心区找不到停车位的车辆在城市中心区停车,进而合理调控机动车规模。”
“我们始终有个误区,规划停车场,是为了尽可能满足该区域停车量需求。”顾大松说,这是“将自己陷于被动”、“被牵着鼻子走”,因为“现代城市,停车位数量,永远追不上需求量”,停车位设置满足基本需求量即可。限制停车场,就是向开车人传达一个信息:开车到市中心,并不方便。
在南京,市中心公交线路密集,地铁干线即将“编织成网”,公共交通资源充足。调控使得往市中心跑的私家车少了,拥堵自然得到控制,停车难也进而缓解。南京地铁高速发展,为地面道路创造出的空间,应主要为公交车、出租车所用。他举例,纽约、东京等国外大城市,人们前往市中心,首选的交通就是地铁。
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