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0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舞之人生
黄惠民
  黄惠民

  连续的雨天,忽闻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白雨跳珠,雨声清心,使我怀念起老师——著名的舞蹈编辑顾也文。

  老师年轻时拜谒众多名师:曾拜师于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向朝鲜舞蹈家金元庆学朝鲜舞,向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学现代舞。顾老师不仅学舞,而且写舞;撰写了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本《秧歌与腰鼓》,还在《新民晚报》夜光杯栏目上写过一篇《我四进跳舞学校》的文章。

  顾老师是由舞蹈作家“转型”为舞蹈编辑的,虽然经历过多家出版社,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热爱的舞蹈编辑岗位,其间编辑出版了各种舞蹈的理论专著、译著和舞蹈实践书籍150多种,共300余万字。他曾说过“我对舞蹈痴情,舞蹈对我恋情”,“舞蹈编辑是我的工作,是我的事业,我为这特殊的爱好而沉醉”。在他近四十年的编辑生涯中,他从“两栖者”蜕变成“舞蹈事业的拓荒者”;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著书立说,以撰文和编辑书稿为自己的生命,直至1987年退休时,老师的右眼已经失明,左眼视力下降到0.02。但是,凭着对舞蹈事业的热爱,他于1988年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没有围墙的舞蹈学校,即“上海市青春舞蹈函授学校”。 

  顾老师和蔼谦逊,对年青人关爱有加。记得1975年他推荐我进出版社之前曾经告诫过我的一些话:“小黄,你可想好了,出版社是清水衙门、两袖清风之地。”当时我愿意进出版社的真正缘由,是想沉浸在创作、撰稿、编辑书稿时的那种陶醉与满足之中,因为这是自己“文革断学”后渴望的学习时光……

  顾老师有一个生活细节令我无法忘记。他在会见每一位作者之前,总凭借着玻璃窗照一下,同时用双手将发型轻轻地捋压一下,使三七开的头路再分得清晰些,然后笑容可掬地进门……以整洁且精神矍铄的形象笑迎作者。他在审稿中极其细心,反复斟酌与推敲,不厌其烦地为一个词一句话查阅字典。他编辑《中国舞蹈史话》时,作者常任侠已是古稀之年,面对书稿中繁多的注译,顾老师校对的古籍书近四十万字。当作者拿到新书时,面对顾老师作揖道:“辛劳相助,深为感谢。”又如,他编辑《舞蹈家陈爱莲》书稿时,遍访陈爱莲的所有亲朋好友,查阅她珍藏的照片与剪报,真可谓“良工心独苦”。 

  顾老师有过坎坷的生活之路,年轻时的婚房因邻居家的火灾毁于一旦,他和爱人跳楼逃生,“文革”期间经受“妻离子散”的痛苦。一夜之间,受人尊敬的舞蹈专家变为反动权威,家人的亲情也被剥夺。因无法忍受尊严的屈辱,他想跳楼自尽……是妻子的安慰与不离不弃,使他度过了最黑暗的日子。

  他一路走来:弱冠之年,坠入舞蹈之河;而立之年,以笔舞蹈;不惑之年,沉醉舞海;天命之年,为舞蹈出版泪始干;花甲之年为《上海舞蹈》杂志“咬文嚼字”;古稀之年,奔波于舞蹈“两地书”;耄耋之年,依恋舞蹈难忍离去……2014年8月6日上午10点,他驾鹤西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广告
热情
老宁波带我吃宁波菜
舞之人生
秋的絮语
重阳习俗杂咏
快乐的责任
新民晚报夜光杯A13舞之人生 2014-10-02 2 2014年10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