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勋同志,太可惜了。
人民日报的吕晓勋同志拒绝了陈光标承诺赠与他轿车的计划。我觉得特别可惜。
如果是我,一定接受下来。因为,那是陈光标。
前几天,吕编辑在人民日报上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让善行把生活之舟推向远方》。陈光标说,他被里面的一句话感动得不行——
鼓励人们行善固然非常重要,认真倾听行善者的声音,关注和保障他们的权利,同样不可或缺。
我看了全文,里面没有提到一句陈光标。但陈光标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善人的代表”,深知在中国做好事并不容易,善人的权益更需要得到保障。
他在微博上说,这篇文章写出了二十年来的心声和呼唤。让好人就应该有好报,扬善惩恶,弘扬正气。他决定奖励吕某一部轿车,奔驰、宝马、奥迪、吉利随便选一台。
我不知道您怎么想,反正我是不认可他是“中国善人的代表”(去年还传出新闻说他去买中国首善的奖状),从某种程度上说,我甚至不认可他是行善。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今天,他又说,好人就应该有好报——这与“好人有好报”的意思可有不同。他话给人的意思是,做好事、做好人,就是为了取得好报,也就是说,做好事是有目的的。如果做好事,是出于取得好报这个目的,那么,这还是好事吗?!
做事不诚心的人,多半不可能是善人。他说要送吕同志轿车,但又不直接联系他——我不相信一个有魄力去收购《纽约时报》的人,没有办法找到《人民日报》一位编辑的联系方式。赠车,其实是不诚心。
说到底,标哥压根不是为了送车,而是为了借机吹捧自己。吕编辑不接受赠车,也许正中他下怀(可能也在他意料之中),他马上表示要把买车的钱转投到其他公益事业。不管他最后有没有兑现,反正,他所要的效果已远远超出他所承诺的付出。
所以,说陈光标是炒作家,大概没多少人反对。对于炒作家,有两种办法对付,一是彻底不理,二是全力较真。说吕晓勋同志可惜,就是说,要么一句不回应,要么直接提车。
还要带张北京车牌!呵呵,对他,就要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