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幌的拉面横街,位于市中心的薄野。这也算街?明明是一座大厦的底层和负一层,一条长长的冗道,走过去如同钻山洞一般,里面数十米深的小巷,两旁都是拉面店。
日本拉面是中国传过去的。传去的时间是明朝末年,明朝遗臣朱舜水逃亡日本,为了款待当地藩主而做了一顿中国拉面,品尝拉面的藩主名叫德川光国,来头大大的,是创立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的孙子,此事被日本学者记在《舜水朱式谈绮》里。
我挑了一家人气最旺的。掀开门帘,真是只有方寸之地!店面就是厨房,一截整齐的矮墙把一组不锈钢炉具、灶台和洗切台圈定在中央,内环成为工作通道,外环成为客人坐吃的长条桌。我数了一下,密密麻麻坐满的话,可以容纳12人。万一再来客人,墙角落还有一方小小的榻榻米,挤满了还能容下6人。
店里3名员工:蓝衣蓝帽的老厨师,红衣红帽的老板娘和女服务员。厨具擦得锃亮,一锅冷水,一锅煮面水,一锅高汤。冷水上面有个水龙头,一直开着,垂下一条筷子般粗细的水线,给面条降温。工作台上摆着一排装调味料的保鲜盒,洗净的碗倒扣着。因为炉间窄小,锅盖放到天花垂下的一只小铁架上,天花上布满管道,抽风机不停地响着。拉面是现成,放在一只大篮子里,用白布盖着。每当有客人点拉面,蓝衣师傅先把面团放入煮面水里,边煮边把面团划散,煮好了,捞起放入冷水锅里过冷河,再倒入一只大海碗里,铺上五花肉、银芽和笋条。与此同时,师傅从固体味噌里挖出一小块,放进炉子上的炒锅里,快速研开,兑入高汤,倒入拉面碗里,再撒上大把葱花。依日本美食家北大路鲁山人的说法,味噌汤要即煮即吃。
最奇怪的是,这拉面像广东碱水面,只是条儿粗,比银丝面粗4倍。日本称白猪为豚,黑猪为野山猪。拉面里的就是豚肉,每碗1000日元,合人民币近50元。
面汤很咸,这是日本特色:重面而轻汤。面合味时,汤已太咸。客人把面吃完,汤的使命就终结了。实在舍不得的,向老板娘要杯热水勾兑着喝。我发现这面和汤都比不上在国内吃过的味千拉面。味千拉面的汤是熬成奶白色的猪骨汤,浓浓的骨香。或许这是口味习惯吧。
店里的另一角落有一台旧式12寸彩电,兀自放着电视剧。没客人的时候,老板娘会瞟它一眼。来这里的客人,从不看那电视,吃面的最大馈赠,是观赏煮面的真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