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于一个自主设计研发的APP,改变学生朗读、家长签名、教师没有评价的一项作业,这是闵行区梅陇中学DT智慧校园的又一个有效尝试。借信息化之力,记录并挖掘学生的成长数据,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设最合适的平台,梅陇中学开启了DT智慧校园新时代。
电子学生证 记录学生全数据
学生的成长数据绝不只有分数,丰富的拓展型课程、社团活动、校园活动等都是每一个学生珍贵的成长轨迹。学校自2012年成为闵行区第一批电子书包试点校以来,引进并校本化开发了一系列促进学生成长的平台。为了便于数据统整,所有平台的登录用户名只有一个,就是学生的电子学生证。通过学籍号登录学校的拓展课平台,可查阅自己每学期的选修情况及学校的拓展课课程资源;也可通过学籍号进行校园活动的报名,上传并浏览活动精彩瞬间等。
创校本课程
促学生品位成长
值得特别介绍的是,DT校园并不仅指以学生成长数据为主的数字化校园,还代表着学校引进并校本化实施的“DT”课程,即设计及技术研究课程。在指导老师丁志康的带领下,记者提前看到了“科技大赛”的参赛作品,其中有一个作品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学生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并制作了一只长颈鹿模样的“长”茶杯,脖子处由三个小杯子向上叠放而成。丁老师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创造力很强,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也很强,如何基于信息化指导学生提升创新科技实践能力是我们新的教学目标。”
据悉,学校正在着重开创更多数字化研究型微课程,由老师直接参与研发,并筛选撰写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
扫听课二维码
实抓家常课质量
学生成长的基础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数字化背景下,梅陇中学培养了一支既能顺应大背景发展,又能熟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的师资团队。教师利用数字化手段,改进原先的“纸质听评课”,正是梅陇中学目前进行的“教学革新”。
闵行区骨干教师姜珍秀老师介绍:“所有的学校都在坚持听评课,但传统形式的听评课出现了很多不可回避的问题,比如:假听课、走过场;没有‘好’的标准,也不知道‘评’什么。”而现在学校创建的“梅陇中学企业号”下增设了听评课模块,将原先的“纸质听评课”变为“微信听评课”。老师只需要扫二维码,收到听评课的信息推送后,便可申请听课,还可以上传听课图片,填写亮点与不足并完成具有教学针对性的问卷调查。整个听评课流程简单,大量的实证数据让教师清楚明白自己长处在哪里,教学需要改进什么。
从教学管理层面上来说,“微信听评课”最大化为管理层提供了管理实施依据和改进方向;从教学质量提升层面上来说,“微信听评课”用数据凸显了不同层面教师教学亮点、改进点和研修方向。校长乔慧芳始终认为,数据是冰冷的,解读数据一定要温暖。对数据的挖掘和解读是对学校核心团队智慧的考量。
校园数据挖掘
学生需求为主体
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校园的主体。近期,学校开展的体育节,可谓是前所未有的“盛况”。区别于以往的开大会做动员,学校通过微信推送询问学生体育节安全事项,票选体育节具体项目,由学生自主决定成为小记者、拉拉队或运动员等。最有意思的是,很多学生家长也自发加入了体育节,拍照、制作小视频分享,参与度很高。
“希望下次活动设计,能有更多同学参与,邀请更多家长一起来!”这是小朱同学在体育节结束后,通过学校微信平台给学校活动的建议。学校通过平台,听到了更多学生的“心声”,也更详细地了解了学生对于一次校园活动的看法。校园活动大同小异,并不需要许多特色,而能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和喜欢,才是一项校园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以往谈及信息化教育,总是局限于关注教学所用的设备。如今,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逐渐彰显重要性。梅陇中学在五年的探索与研究中,深化发展已有的校园基础平台,挖掘更多学生需求的校园活动。乔校长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得到更专业、更个性化的成长呵护,也是数字化校园未来五年和每一位老师永远的追求。”
新民教育中心 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