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作文写光了”?
朱晓昆
  朱晓昆

  最近很为儿子的作文苦恼。

  进入中学之后,学校的要求是:每两周写一篇文章,不定题目,不限体裁,让孩子们自由命题,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我对这样的布置觉得蛮不错,没有框架,自由发挥,孩子不会被一些生硬古板的题目框住了。

  不料,写了一年多,最近他常说:能写的都写过了,写光了,没啥好写了。翻看他的篇目,按人物,就是老师、同学;论事情,无外乎考试、旅游;论道理,多是诚信、坚持。大概每个学生都最会写这些吧?都写过一轮后,自己都觉得厌倦了,就想不出写什么了。

  我建议:写写秋天吧。他说:这不是每年都这样吗?再建议:写写心情吧,有啥事情当时觉得有点触动的?他说:没啥被触动的呀。

  十几岁的少年,正是蓬勃生长、对外界怀有无限渴望之情的年纪,如何就这样平静淡定了呢?孩子的回答确实让我警醒和反思。是的,首先,是对生活不愿观察。在不少孩子眼里,四季更替、人来车往,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很少有特殊之处。没有兴趣去观察两片树叶之间的不同,自然也就体会不到身边的美。其次,是对生活不能感悟。在不少孩子眼里,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社会的发展、生活的便利,是大人送给他们的礼物;相反,如果清流变臭水、阳光成雾霾,他们会不会想要说点什么、做点什么,而不仅仅默认环境的恶化?

  造成这种状况,当然,学业的压力是一方面,对于老师和家长的付出,孩子们更多地想到要用分数来回报。另一方面,电子产品成为陪伴首选,“宅”在家中使游戏时光被替代、低头刷屏使阅读时间被掠夺。还有很重要的是,作为大人的我们,常常为了考试、为了安全、为了无论何种看似善意的考量,有意无意地隔断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他们的世界当然就大大地变小了。

  亲近自然、留意社会、体味人生,本应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兴趣点。从这个角度说,儿子文章写不出来,我先要反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生态上海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06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健康/校园内外
   第B0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10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移民招聘
   第B12版:广告
广电总局整顿电视盒子另有深意
“作文写光了”?
别让“心酸手机”灼伤“爱的能力”
向撒切尔说不
“仓鼠”
乐见马云不行贿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作文写光了”? 2015-11-18 2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