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黑搬场”
为何屡禁不止?
张欣平 吴润元
  据市道路运输行业协会搬场专业委员会分析,“黑搬场”为何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

  一是门槛较低。目前本市正规从事搬家业务的搬场公司20多家,但假冒正规公司的“黑搬场”多达3000多家,只要花二三万元买一辆二手货车,甚至临时找路边黑车,安装电话后,就可招揽客户了。假冒成本很低,登记一个假冒电话只要付每月50元,印一万张小广告只要几百元,而通过低价揽客、高价宰客,几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

  二是识别不易。近几年“黑搬场”的行骗手段升级,从几年前在墙上贴小广告、往居民信箱塞优惠券,变成在搜索引擎、生活网站上做广告。为了避人耳目,除了联系电话,绝不留下真实地址。再加上用的是正规单位客服普遍采用的400、800打头的电话,普通百姓很难分辨真假。即使被查到,就把正规公司电话告诉客户,让“李逵”背黑锅。还可以玩失踪,再注册东山再起。 

  三是获利丰厚。“黑搬场”通常先开出“300元、400元搬场”等低价噱头吸引顾客,一旦客户上钩,就要加到3000元左右,甚至加到四五千元。去掉临时招来的4个搬场人员每人给100元劳务费,以及搬场黑车的租车费500元左右一车,再算上打小广告、电话、推广链接等成本,至少有一半费用收入囊中。近年来有关部门一直依法打击“黑搬场”假冒正规、扰乱市场的行为,但由于利益诱惑,使“李鬼”搬场趋之若鹜。近来,“李鬼”搬场公司又将目光瞄准了外籍人士,利用外籍人士对上海搬场行情不熟悉的特点,漫天要价,称与国际接轨,开价竟达万元之多。

  四是查处困难。“黑搬场”在沪太路、真北路、大华路等偏远地区,租借民宅,招罗同乡,雇佣黑车,以搬场为名,行敲诈之实,发不义之财,而且结伙作案,来去无常,踪迹不定,给打击整治带来困难;而消费者即使掌握了“李鬼”的车牌号码,甚至手持发票,也很难维权,因为发票可能是假的,车牌也可能为套牌。搬场有其自身的特点,搬场结束后,交付费用,过程也就结束,不发生产品交换行为,不留下痕迹,调查取证相当困难。

  本报记者 张欣平 特约通讯员 吴润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生态上海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06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健康/校园内外
   第B0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10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移民招聘
   第B12版:广告
警惕搬场“李鬼”利用互联网揽客
多管齐下整治搬场市场乱象
“黑搬场” 为何屡禁不止?
如何识别假冒搬场公司?
新民晚报民生速递A06“黑搬场”
为何屡禁不止?
2015-11-18 2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