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纪居民区松卫街,是位于金山区山阳镇的一条百年老街,街区内房屋陈旧、道路逼仄、设施简陋,老街没有专门的物业公司和维修基金,居住的又多是留守老人和外来务工者,一直是社会治理和环境整治的薄弱地区。
水电维修、医疗保健、纠纷调解……松卫街“邻聚里”社区自治管理小组化解了这个难题。由维修能手、退休教师和医生等热心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各有分工,并印制了涵盖各自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和服务内容的卡片,发到老街每户居民手中。“自治小组代替了物业公司,解决了居民所急、所愁、所难。”组长吴仁龙举例,由于老街房屋布局不规范、邮编号码混乱,居民经常丢失信件和水电费账单,头疼不已。老吴和组员们合计出了一条“妙招”——主动与邮局沟通,在街口安置11个特殊的大号邮箱,每个大邮箱覆盖十余个门牌号码,并安排11位热心居民每天负责收发投递。如今,居民收信、收报准确及时多了。
有一次,居民向“邻聚里”自治管理小组反映,这个月的水费特别贵,检查后发现,原来是12户居民共用一个的老水表漏水。自治小组随即一边与自来水公司申请沟通,一边挨家挨户上门征求意见,最终让松卫老街三幢老公房的37户人家都安装上了一户一表的新水表。
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赶制坐便凳、加固年久失修的室外健身器材……打开自治小组一年的工作记录,文档上写满了服务内容。金世纪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马琳联介绍,居委会所在地与老街相距1公里,“邻聚里”自治小组打通了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居民自治并不意味着居委会‘撂了担子’,双方定期沟通,确保服务内容始终准确‘对接’居民需求。”
本报记者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