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4个小时的采集,黄慧洁共捐献出2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她也成为虹口区区第3例(今年第2例)、全市第341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8年前献血 成为骨髓库志愿者
1986年出生的黄慧洁,皮肤白皙、身材娇小,一袭清爽的短发,爱戴“兔耳朵”的头花,一副“萌萌哒”的可爱模样,很难将她与“5岁男童的辣妈”划上等号。在虹口区中信广场某公司上班的她,虽然看上去柔弱,却自称“女汉子”,一直以来最大的夙愿就是去“献一次血”,全家都献过血了,“我想体验一下,因为肯定有人用得到(血)。”
这一夙愿最终在8年前实现。8年前的一天,她趁午休间隙,来到天天经过的“爱心献血屋”捐了一次血,实现了多年的“夙愿”,还“顺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志愿者,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配对成功 北京90后男孩等救援
没想到8年后的一天,一个陌生的电话打来,说她的造血干细胞竟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一名患者配型成功,“我第一反应是,不会是诈骗电话吧?因为能配对成功真的很难,可以去买彩票了!”黄慧洁非常高兴,迅速把这个消息发到了朋友圈。
家人朋友们在“点赞”的同时,又发出了些许担心:“你身体底子不好,能否承受?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能不能符合要求?……”一方面,黄慧洁利用自己当年学医时“老本”耐心解释。另一方面,她也请教了专业人士,进一步打消家人的疑虑,很快得到了他们的支持,顺利进入捐献程序。
经过高分比对、体检等环节,黄慧洁做好了捐献的最后准备。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还隐瞒了捐献的具体时间,“等我献完了再告诉他们,对我而言,捐献没什么。但对于家人而言,可能觉得是个大事情。”因此捐献当日,她仅叫上自己的好闺蜜——同样是学医出身的汪晶陪同,“一方面她是好闺蜜,另一方面她也懂医,可以帮到我。”
捐献之前,市红十字会、虹口区及共青团区委的相关负责人来到医院慰问,还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为她颁发了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荣誉证书”、市红十字会的“博爱奖章”“上海市优秀青年志愿者”证书。
黄慧洁捐献的同时,北京那头也已经准备好,一名90后男孩正躺在无菌室内,等候着来自上海的“生命火种”。
想见受赠者 却担心被人家感谢
负责传递“火炬”的医生也先期抵达上海,还捎来了患者家长写的一封感谢信:“万分感谢感激您伸出援助之手来救我家孩子,让我孩子有了康复的希望,让我全家人有了生活下去的动力……”让黄慧洁感慨不已。
有人问黄慧洁,想不想见见受赠者,她表示,想,却担心,“担心他们会感谢我,我觉得这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我没损失什么,却挽救了一个生命,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当天,黄慧洁的造血干细胞就送抵北京进行手术,这场生命接力赛,还在进行中……
通讯员 沈春琛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