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许超声)国家统计局今天上午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4%,同比上涨2.3%,低于市场2.5%的普遍预期。值得关注的是,同步公布的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自2014年1月份以来首次上涨。
从同比看,3月份CPI同比涨幅与上月2.3%相同,不过部分分类涨幅较高。由于前期全国低温寒潮影响了鲜菜的生长,与去年3月相比市场供应相对不足,鲜菜价格同比上涨较多,涨幅达35.8%,影响CPI上涨约0.92个百分点。由于前期猪肉价格长时间低迷,养猪场户积极性受挫,导致生猪存栏下降,生猪产能处于近年低位,市场供应偏紧,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8.4%,影响CPI上涨约0.64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CPI走势,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表示,当前物价水平仍处低位,除猪肉、蔬菜等部分食品价格可能出现波动外,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缺乏大幅上涨基础,因此,物价总体上不会有太大的上涨压力,预计CPI涨幅难以突破3%。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也表示,近期通胀走高主要受蔬菜和猪肉价格上涨推动,历史经验显示,蔬菜价格难以持续大幅上涨,结合相对疲弱的需求,猪肉价格进一步上涨空间也有限。随着二三季度基数效应的体现,通胀将在4月之后进入下行通道。
值得关注的是,今天同步公布的3月份PPI环比由降转升,比上月上涨0.5%,这是2014年1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