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导致机体氧化应激,引发神经纤维代谢紊乱,微血管损伤引起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周围神经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60%-90%。
如何识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一般而言,糖尿病5~8年以上才有并发症,而周围神经病变的一些症状开始时也容易被忽视。
最常见的是肢体麻木,早期主要出现在脚趾末端,逐渐向双下肢发展,常常是双侧对称。随着病情进展,出现疼痛、蚁走样感觉异常,甚至感觉缺失,例如在菜刀切到手时,连疼痛也感受不到了。
有些病人内脏神经损伤,就会出现相应的不适症状,比如胃轻瘫,导致进食以后的饱胀感以及腹痛、消化不良,或是便秘与腹泻交替;以及涉及到泌尿系统的神经元性膀胱,引起尿潴留等症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病人健康危害严重,上述不适症状常常使病人食寝不安,同时神经病变也是我们常说的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糖尿病足,截肢的风险相较普通人增加8-16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患者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经济负担造成巨大的影响。
严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害
糖尿病患者要十分重视周围神经病变,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三部分。
1.没有神经病变的患者要加强血糖控制,防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产生,同时每年都要做相关的检查,要早期筛查明确是否有神经病变并发症。
2.对于已经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需要每半年筛查,明确病变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及时给予相关的治疗,阻止神经病变的进展和恶化。
3.已经较为严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需要追踪及保护,避免足部的损伤,严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很容易引起糖尿病足,如果患者能够早期预防,避免足部神经的破溃和感染,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几率。
治疗方式切莫由个人喜好决定
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分为口服药和胰岛素治疗。通常在糖尿病早期时,患者的β细胞功能相对比较好,一般口服药用得更多。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或加重,口服药不能控制时,通常会选择胰岛素作为主要治疗。无论是何种治疗方式,都需要根据病情决定,而不能由病人或医生的喜好决定。
目前的药物都是经过大型临床研究证明安全而有效的,治疗中需要针对性选择治疗药物,同时根据病情的情况来监控药物的疗效和不良效果。只要是正确服用,剂量不超,同时注意随访,绝大部分病人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六成患者不知自己身患糖尿病
据统计,平时在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只占糖尿病总人群的40%,有60%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不清楚自己血糖高,也没有任何症状。所以45岁以上的人群,或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的高危人群应每年体检,并常测空腹血糖,及早发现糖尿病的存在。
而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是控制好血糖。血糖平稳达标才能有效减缓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发生。因此患者一定要按医嘱用药,定期监测复查,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并注意足部的保护,若出现感觉异常或出现伤口应及时就医。
(作者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