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7年05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政府新闻发布要回应社会关切
胡印斌
  胡印斌

  日前,国新办完成了对77个中央部门和单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6年新闻发布工作的评估考核。据统计,去年有22个部门“一把手”亮相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评估也显示,一些部门和地区议题设置能力和发布效果亟待提高,讲成绩过多,回应社会关切不够;一些部门和地区的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不及时、不到位。

  从国新办公布的评估数据看,18个部门和地区考核优秀,新闻发布活动保持较高的密度和频率,能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截至去年底,各部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设立了新闻发言人。被考核的77个中央部门和单位中,目前有29个已建立例行新闻发布制度。根据国新办的评估考核,主要负责同志积极发声成为常态。这表明,切实推进政务公开,正在成为政府部门常态化的自觉行动。

  也应该看到,当下的政府新闻发布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是有的发布活动呈现为单向的信息传递,缺乏互动环节。在一些突发事件、重大关切的发布上,释放信息有限,甚至无视社会公众的期待,答非所问,一味强调“领导重视”,而缺乏对事件真实情况的及时披露。二是层级高的新闻发布往往很规范,而越是到了地方,则越是动力不足、形式化严重。

  譬如,有的地方,明明已经发生了严重危害公共利益的事件,网上各种传言到处都是,而政府却长时间不发声,甚至还在“辟谣”;有的地方,发生了惨烈的灾难,而政府的新闻发布会,却选址富丽堂皇的五星级酒店;有的地方,“一把手”不愿参与新闻发布、回应社会关切。凡此种种,有损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客观上也无助于相关事件的解决。

  政府新闻发布不是简单的信息披露,而首先是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积极姿态。举凡政府的运行情况,政府对突发事件、重大关切的处置等等,都应该在第一时间释放出来。这样的信息公开,可以使公众免于遭受更多的伤害,并在保证沟通渠道畅通的前提下,建立充分的信誉,并找到最佳的破解之策。

  事实上,在当下,任何“不发布”的尝试都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必然会面对众多的利益冲突、社会问题,这些冲突与问题只能面对,不可能自行消失。另一方面,丰富、发达的信息传播方式,也使得任何信息截留、遮掩变得困难。因此,唯有主动及时公开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才能赢得公众的理解与信任。

  是否拥有成熟完善的新闻发布制度,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政府政务公开对应的,是政府权力运行的内在逻辑,完善、诚恳的公开,会促进政府行政的公平、公正、公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2版:家装之窗
   第A23版:家装之窗
   第A24版:家装之窗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3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2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A33版:新尚
   第A34版:摩登
   第A35版:新民法谭
   第A36版:新民法谭
政府新闻发布要回应社会关切
民宿
每个官员绰号都是一封民意信
生日会
浮莲锁“龙”
请珍重消费者的时间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政府新闻发布要回应社会关切 2017-05-26 2 2017年05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