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是此次上海电影节参展的德国电影,导演是年轻的费力克斯·莎兰。少女阿莉亚·科拉杰失手杀死了一名妇女,四年后获得假释,正在接受司法精神病专家斯坦纳克博士的心理治疗。开映前,导演告诉观众,这部电影的很多镜头都由演员自己拍摄。
确实,晃动的镜头、倾斜的视角,令观众很不适应;近乎枯燥的治疗谈话,也难以抓人;很多场景发生在夜晚,发生在诊所内、公寓里、街头、公交车上……与那些场景华丽、演员靓丽的好莱坞大片相比,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更像一部纪录片。
当阿莉亚努力配合治疗,试图走向新生活之际,斯坦纳克博士的表现却越来越令人费解。随着剧情的演进,真相渐次显现——原来,被阿莉亚杀死的那名妇女是斯坦纳克的挚爱。他借治疗之机公报私仇,意欲把阿莉亚送回监狱。
影片结尾时,阿莉亚闯进了斯坦纳克的卧室,房间的四周、上下、床头,满是播放着斯坦纳克的恋人生前视频的荧屏。阿莉亚怒斥斯坦纳克——你才是精神病患者。未几,博士被两颗飞来的子弹击毙,真正的谜底也随之揭晓。原来,当年那场命案另有导演,阿莉亚只是他人向斯坦纳克复仇的工具。那个幕后真凶,竟是二十多年前被斯坦纳克强暴的一名女患者的女儿,也是斯坦纳克的女儿。用中国的老话来概括,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按照影片中热性变态精神病和冷性变态精神病的区别,有暴力倾向的阿莉亚也有温情善良的一面,比如关心弟弟,比如救起在水杯中挣扎的小白鼠。她最终的解脱,也是缘于对俗世生活的留恋。即便是被阿莉亚指控为冷性变态精神病的斯坦纳克,报复的初衷,也是出于对逝去恋人的挚爱。
我们生活的都市是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维系亲情和友情,甚是不易。陌生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每个人又该如何控制情绪,不把无辜的陌生人当作“受害体”?作为都市中人,有的来自缺爱的家庭,有的有童年的心理阴影,有的被亲友背叛,有的遭遇职场的挫折,有的遭逢健康的毁损,有的承受着投资失败……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患者。如何保持心理的健全,值得每一个观众深长思之。
这部看得甚是“吃力”的电影,令人印象深刻,回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