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俄亥俄州参加女儿大学毕业典礼。临别的那一天,女儿清空了寝室内所有的个人物品然后去物业办理退房手续。不多会,一位腆着大肚子的物业工作人员在女儿的陪同下把寝室里里外外查看了一遍,看见室内打扫得干干净净,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说了句OK。当听说我们马上要去纽约旅游,她夸张地张了张嘴对我们说:那是个好地方,值得一去;随后对女儿说:我开一张转账支票给你……女儿拿到支票追问,纽约可有营业网点?那女人很自信地说了声:YES!
女儿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再次环顾四周,毕竟在这里她生活了四年,我们很理解她此时此刻的心情。
来到纽约这个美与丑善与恶交融的万花筒,我们除了游览纽约的知名景点,闲暇之余就是寻找兑付支票的那家名叫US Bank银行。
纽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是一座颇具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拥有世界各地的银行不下一百多家。有人曾戏言,在纽约,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我们在纽约的华尔街、第五大道、曼哈顿等知名路段一路探寻,眼见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美洲银行、美国合众银行、汇丰银行等银行网点历历在目,唯独不见这家银行的身影,难道是“藏在深闺人未识”?女儿有点不甘心,就用手机导航精准搜寻,纵里寻他千百度,就是不见那家银行的踪影。女儿欣喜地告诉我们,此家银行在时报广场有一个营业网点。女儿见该行留有联系电话,但打过去始终无人接听。
我们因为住在曼哈顿,距离时报广场并不远,翌日上午十点多,我们便勿匆赶到那里,但令人失望的是,一间三十几个平方米的办公室玻璃门紧闭,里面空无一人。女儿大惑不解,工作日怎么会空无一人?问隔壁的商铺店员这里白天是否办公,商铺店员耸耸肩,说了声:NO!
翌日,我们应邀去皇后区法拉盛的叔叔家作客,顺便聊起这档子事。叔叔在纽约生活了三十年,他信心满满地拍拍胸脯对我们说:你们甭急,在纽约,只要是银行,肯定能找到!
叔叔急事急办,立马操起手机和中国工商银行法拉盛支行的行长联系,请他帮忙寻找这家神秘兮兮的银行。大概过了半个多小时,那位行长告诉叔叔:这家银行是有的,但是很小很偏,估计有点像中国早些年的乡镇信用合作社,而在纽约方圆一百公里范围里,找不到这家银行……
听到这个结果,我们内心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
那张转账支票的金额虽然只有200美元,数额并不大,但令我们费解和愤懑的是,美国的银行多如牛毛,但那位笑容可掬的物业工作人员为什么开具了一张在纽约100公里范围内都难觅踪迹的转账支票给我们,这位洋妞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人们常说美国人的思想很单纯,但我从这位物业管理人员身上却隐约感觉到事实并非如此。是不是她知道我女儿将一去不复返,所以给你来个哑巴吃黄连?
这虽然仅是我的某种臆测,但这张无厘头的转账支票无法兑现却是不争的事实。我说:算了吧,支票带回去,权作一个纪念吧。支票带回来了,当然它也就只能作废了。
这次去美国,心情是愉快的,但这张转账支票却让人感觉骨鲠在喉。每每看到它,我就在想,美国经济近几年有所衰落,难道美国人的精神境界也在日趋衰落?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经济不断低迷的今天,又有什么情况不可能发生呢!
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