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过往里的仰光
仰光在2500年前,曾是孟族(又称得楞族)渔村,名叫奥加拉巴,11世纪时称为达贡(又称大光Dagon),这个名称来自梵文,意思是“三岗村”,传说古时候这里有三个山岗。后来成为一个小城镇,以瑞光大金塔(即今仰光大宝塔)而闻名。
1755年5月,缅族头领雍籍牙建立了贡榜王朝,占领大光之后,登临瑞大光宝塔,顶礼膜拜,祈求消弭兵灾,永保和平,并赐名“仰光”。仰光是“yan”和“koun”的结合,分别指“敌人”和“走出去”,在缅语里有“战争结束”之意。从此,城市名也由大光改名为仰光。
由于仰光靠近仰光河口,地理位置优越,发展航运事业极为有利,所以,很快便成为缅甸第一大商港。1855年缅甸成为英国属地,首都从曼德勒移到了仰光。1948年缅甸独立,定都仰光,2005年迁都内比都。
与其他东南亚大城市相比,仰光是一个更适合旅行的地方,因为保留了比较多的传统,可以让人慢慢品味。你在市内可以看到这样的风景:民居大多为传统缅甸风格,而政府大楼、中央银行、海关、仰光车站、邮电大楼等,则是殖民时代留下的西式建筑,据说,这座城市拥有东南亚最多的殖民痕迹。街头,既有红色袈裟披挂、袒露左肩、赤脚行走的僧人,也有穿着时尚的达人。
当然,如果你看过电影《中国远征军》,会对这座城市更添一份感情。从仰光出发,你还可到往电影里见过的许多地方,这些城市皱褶里的历史过往,因着熟悉的陌生,显得尤为亲切动人。而从10月至来年2月,是仰光最宜人的季节,天空蔚蓝,鲜花绽放,轻风拂面,气温在28℃左右。
金塔林立中的人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一方信仰。缅甸人信仰小乘佛教,仰光有着无数或镀金或白石的佛塔,塔前终日香火缭绕,烛光不灭,前来顶礼膜拜的人川流不息。
1056年,小乘佛教成为蒲甘王国的主要宗教。据说,当《三藏经》顺着伊洛瓦底河运至蒲甘时,阿奴律陀国王率众臣前往江边迎接,并自己下水将《经》顶在头上游回岸,安放在一头象征国王权力的白象背上。白象托着《三藏经》在蒲甘茂密的森林里行走时,忽然双膝跪地,阿奴律陀国王认为这是佛祖显灵,就在此建造了蒲甘第一座金塔,从此开启了延续数世纪的造塔运动。建造佛塔,是缅甸小乘佛教的一种传统,无论是国王、僧侣还是平民,建造佛塔就是完成一个最大的善果。人们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修建一座献给佛的塔,获得善果并非个人独享,而是也可以惠及众生。根据不同经济实力、社会地位以及审美趣味,佛塔有着不同的风格,鼎盛时,蒲甘平原上,曾经屹立着13000座佛塔;如今,缅甸剩有2230座古塔和416所古庙,即使如此,比起我国“南朝四百八十寺”来,也还是非常惊人的。
在缅甸,佛教转世的信念,令当地民众尊重世间的一切,一花一木一生灵,因为,一切都可能是佛陀转世哦。尤其是大树,只要具有一定的直径、年轮,就会被用香火供起来。你会看到有人在大树下坐禅、诵经、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