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被誉为无线网络的天堂。
旅馆、餐馆,咖啡座、商场,处处、处处,不必密码,便可上网;想上多久,悉听尊便。在户外的任何地方,也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进入网络世界。
在国外旅行,从来不曾当“低头族”当得如此痛快淋漓,分文都不必支付耶!然而,也正因为这样,网瘾深入骨髓的我,变得心猿意马——到风光绮丽的公园去,一看到石椅,便扑过去坐,一坐下来,便径自上网,查电邮、读网络消息、看微博、读脸书;而到其他观光点去,走马看花之际,总也想伺机上网瞧瞧。
最顺心惬意的是,在爱沙尼亚境内,乘搭长途公共汽车,在车上竟也能免费使用无线网络。由塔林(Tallin) 到塔尔图 (Tartu)那两个半小时的旅程里,我忙得不亦乐乎,发电邮、发短信,发照片,全程都当了忠贞不二的低头族。
事后,有人满心欢喜地谈起沿途好风光,我才跌足追叹自己竟然愚蠢地错失了观景良机!
有个晚上,到塔林一家名为La Bottega 的餐馆去。一坐下,便讶异地发现桌上有个小小的告示牌子,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本餐馆禁用手机”。禁用手机?这是哪门子的禁令啊?我尝试用平板电脑上网,竟然也连不上线。在爱沙尼亚这个无线网络的天堂里,这可真是个“异象”呀!
餐馆主人是个年过五旬的妇人,来自意大利。圆滚滚的下巴有个孪生姐妹,眼角眉梢都是细细碎碎的笑意。
在受询时,她幽默地说道:“手机和网络,对于厨师来说,都是洪水猛兽啊!它们让食客分心分神,食不知其味。”说着,眼里的调侃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认真严肃:“实际上,在餐桌上,只有当你全心全意地细加品尝,才能尝得到食物内在的好滋味啊!厨师使尽浑身解数去施展厨艺,难道不该得到一点儿起码的尊重吗?”
言之成理。
许多食客,总在菜肴上桌后急迫地让手机先舔食物而后又急切地发到脸书去,任由热腾腾的食物难堪地在一旁静静冷却;另有些食客,一面囫囵吞枣,一面浏览网站或频发短信,一心二用,致使跌跌撞撞地落到胃囊里的食物暗暗悲叹“遇人不淑”。
在塔林这家“禁用手机、禁止上网”的餐馆里,每一盘上桌的食物,都显得容光焕发、千娇百媚。
在柔和的灯光下,大家细细品尝,絮絮交谈,气氛和谐融洽。我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里,回到了手机尚未面世、网络尚未盛行的那个朴实无华的年代……那个时候啊,伴着美味佳肴的,永远是亲昵亲切而又温馨贴心的谈话声;那个时候啊,吃进嘴里的,菜有菜味,肉有肉味,鱼是鱼,蟹是蟹,是食物备受尊重的滋味,是真正的好滋味。
最近,好友阿娟的女儿朱莉自美国学成归来,然而,在谈及她时,阿娟的语调,却满满的都是无奈:
“每回共餐时,她总对着平板电脑以十指喋喋不休。明明近在咫尺,感觉上却远在天边,那是一种无法逾越的距离啊!这种距离,比天各一方更为遥远呢!”
这是多么沉重的话语啊!
当年轻的朱莉屡屡以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乐地飞舞着时,她不知道,她其实已经一回又一回地和宝贵的亲情擦身而过了。
错失了的风景,可以重逛;错失了的食物,可以重尝;唯有亲情,是有时限的。有时,错失了而想重享,机会不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