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个春风沉醉的晚上,结束了一天工作的陈顺乐,在华灯初上时回到家中。走到门口,身边突然响起一个年轻女性的声音:“陈教授,您能帮帮我吗?”陈顺乐诧异了。在医院里,他总是会被焦虑不安的病人包围,但在家门口被“截获”,还是第一次。
这位名叫姜晓彬的患者来自温州。她因莫名奇妙的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就诊,当地医院束手无策并告知其病危。她抱着一丝希望从温州赶到另一家著名医院血液科,医生检查后认为她可能患了自身免疫病,便推荐她到仁济医院风湿科找陈教授治疗。姜晓彬和家人在医院门口苦等了好久,也没挂上号,无奈之下,设法打听到陈顺乐的住址,她就一路赶来守候。
耐心听完姜晓彬的讲述,陈顺乐把她请回医院,用仁济医院自己开发的试剂检测了她的血液标本,确诊姜晓彬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因此造成顽固的血小板减少和出血。经过陈教授的精心治疗,姜晓彬的病情很快开始好转,她终于回到了原有的生活中。感激之余,她想到了和自己一样求医无门的病友们,就开始把相识的病人推荐到上海找陈教授医治,病人从几个变成了几十个,逐渐扩展成“温州看病团”。
半年后,第九届亚太风湿病学会联盟(APLAR)大会在北京召开,姜晓彬意外接到了APLAR主席陈顺乐邀请她和病友们参会的请柬。顿时激动不已:“想不到我们因生病,却有机会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风湿病学家们的国际会议。”《温州都市报》为此刊登通讯,报道这身处两地却温馨如歌的医患关系。
陈顺乐和他背后的团队,成为姜晓彬等无数病人们的曙光。而邀请部分患者参与医学专业会议“互动”,也成为主办会议中的一个“创意”。2007年,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科在上海主办第八届国际红斑狼疮会议。会议创造性地召开了病友教育会议,并在上海滨江公园举行慢跑活动,倡导SLE患者适当锻炼。陈顺乐的目的,是想让病人能够更自信地面对疾病,让人们认识到SLE不再是“不死的癌症”,不再谈“狼”色变,望“疮”兴叹。
在陈顺乐的电脑里,有张他很喜欢的照片——一对年轻夫妇和双胞胎宝贝。年轻的妈妈是SLE患者,经过陈顺乐的耐心沟通,解除了双方父母的顾虑,两个年轻人终成眷属,还生下了一双健康的宝宝。仁济医院风湿科和妇产科由此携手攻克了“SLE患者不能妊娠”的世界性难题。
在医学成就上,陈顺乐不愿意多谈自己,而时常深情地怀念老师黄铭新与江绍基。1964年的一天,黄铭新在与江绍基、陈顺乐一起交谈时提到,国外一本著名医学杂志连续发表了澳大利亚学者最新的克隆选择学说。他敏锐地感觉到:由此将产生一个崭新的医学领域——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在两位导师的指导下,陈顺乐确立了为之一生奋斗的事业。
陈顺乐时常深情地回忆2005年5月的一天,当黄铭新得知陈顺乐当选为亚太地区风湿学会联盟主席时,“他颤巍巍地去找出以前出国戴过的一只瑞士生产的双时手表送给我。他说:‘我年事已高,这只表已用不着了。你为国家为医院,出国任务繁重,这表送给你留念。’我听后,不禁热泪盈眶。以后我每次出国开会都戴着这只充满恩师情的珍贵表,时刻不忘为我国、我院风湿病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工作。”
十日谈
仁术济世的故事
铭记一生的师生情,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