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大都市,难得见到明月。夜晚,五彩缤纷的灯光闪烁,月亮的颜色总是灰蒙蒙的,谈不上有这般诗情和那般画意。
中秋回到故乡崇明,欣赏到了月儿那华丽的身影,领略到了月儿那独特的韵味,享受到了月儿那醉人的欢愉。乡村那梦幻般美丽的月儿,让我突然有一种远离城市喧嚣、悠然自得的心境在升腾。
太阳缓慢地向西飘然而下,天空漂浮的余晖渐尽,白天的热闹仿佛随着丝丝凉意的秋风飘走,渐渐沉静下来。漫行在乡间的小路上,倍感凉爽而舒心。遥望那湛蓝碧透、高旷悠远的天空,月亮宛若含情脉脉的少女,羞羞答答地掀开一层轻纱,大大方方地探出脑袋,露着笑脸。一群舒展着长长翅膀的白鹭飞翔着,渐飞渐远,融入月光,融入夜色,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轮明月从东方缓缓升起,给大地投下明亮的光辉,点燃了蓝色夜幕,村庄和田野在皎洁的月光下静静地伫立,清清的小河水潺潺流淌着,泛着银色的波光,绿色的倒影在水中荡漾,身在其间,灵魂如同被清清的河水洗涤过一般,完全融化在其中。一排水杉枝干挺拔,英姿勃发,在月影下摇曳生姿,或幽深或雅静,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美不胜收。河沟边的草木植物,似盖了一床湿漉漉透明的银被,安静地睡着、梦着。房前屋后蟋蟀欢歌,田间地头秋虫鸣唱,汇成了一组生动而自然完美的交响乐……聆听着,心灵也随之飞扬。
夜渐深,月儿徐徐上升,月色更加圆润,乡野在月光下愈见清晰,村庄仿佛浸醉在如水般的月色里,空气中弥漫着稻花清香,时而浓郁,时而淡雅,品味那般清幽的心境,沁人心脾。极目远眺,农舍和树木由虚而实,由实及虚,在秋风和月光下飘飘摇摇、闪闪烁烁、苍苍莽莽,有着几许神秘气息。沐浴明月的清辉,真是让你分不清哪里是人间,哪里是画境了。
小时候,在崇明农村长大,当时岛上贫穷落后,交通不便,出门行路,连自行车都没有,完全靠两条腿。加上没有通电,照明用煤油灯。田间农活全是手工操作,劳动时间长,强度大。于是,人们经常利用夜间在月光下浇地、干农活。然而,缘于岛上空气纯净,没有污染,天空的云总是如水洗般洁白清亮,夜空总是星明月朗。那时候,尤其是在明月下走路,无论走到哪里,月亮总是伴随飘到哪里,一直送到家。正如一首歌词唱道:“月亮走我也走,月亮、月亮您等等我,月亮、月亮您慢慢走……”即使是云雾天气,月儿也是一会儿大方地洒下一地银辉,一会儿又吝啬地钻进飘逸的云层,别有一番情趣。乡间有句俗语称,“雾云月亮,一夜忙到天亮”。意在朦胧月色下到田间干农活是最惬意的时机。尤其是夏秋时节,正值乡间争分夺秒抢收抢种的大忙季节,人们从早到晚总是有着干不完的活,加上白天天气炎热难耐,到了夜间气温下降,在朦胧的月色下干活更是有那种凉快舒适和轻松自在的感觉,沉醉在温柔而又迷情的月色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时光。可见,这一俗语的涵意也是对家乡人民那种吃苦耐劳和勤奋能干精神的真实写照。
明月伴行,明月醉人,神州大地,每一寸土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每一处月色,映照出大好河山的秀丽,尽情展现着大江南北不同的景观,以及倾注着同样真挚的寄愿和情思。月光飘洒着,月色氤氲着,令人陶醉,令人神驰。其实,每一个人,只要心中有明月,那么处处皆明月,夜夜皆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