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态势
当时,德国海军整体实力远不如英国皇家海军,遂将大型水面舰和潜艇用于攻击那些防御能力脆弱但对英国维持战争至关重要的商船,这就是著名的“破交作战”。
1941年1月,德国海军上将冈瑟·吕特晏斯率领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号奔赴北大西洋,执行海上猎杀任务。一个月里,德军击沉英联邦国家商船21艘。英国人对这两艘德舰恨之入骨,但苦于无法侦知德舰的行踪而一筹莫展,直到3月中旬,一艘遭猎杀的英国商船在行将沉没之际通报了德舰的方位,英军才知道敌人的方位,立即出动全部主力舰追击。然而,德舰利用暴风雪的掩护,躲进布雷斯特港。按照吕特晏斯的想法,经过大西洋风暴洗礼的两艘德舰须先在布雷斯特进行检修,再驶回北大西洋,继续打击英国船队。
得知两艘德国大舰进入布雷斯特港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如坐针毡,如果不能消除“卧榻之侧”的威胁,本已被德国潜艇搅得痛苦不堪的英国海上生命线势必雪上加霜。为此,他要求皇家空军除继续攻击德国纵深地带外,还要向“威胁英国船运的目标”采取行动。也就是说,布雷斯特港新来的两艘德舰必须作为英军重点打击对像。在首相催促下,英国空军部责令轰炸机司令部:“空袭目标包括停泊于布雷斯特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战舰。”
接到新命令后,此前将主要精力花在打击德国潜艇基地的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调整部署。由于两艘德舰被安置在布雷斯特港的干船坞里,因此不可能将其炸沉,英军只能将其重创或瘫痪,令它们在长时间内无法突入北大西洋。
空袭过程
1941年3月29日,英军轰炸机群开始向布雷斯特港实施首轮试探性空袭。为了将炸弹准确投进干船坞,英国人选择在白天行动,执行空袭任务的是6架“布伦海姆”式轰炸机。但是,白天进行的空袭很难达成突然性,英国机群被德军提前发现,并遭到高射炮火的猛烈拦截,结果没有一枚炸弹投到目标区。
首战失利后,英军意识到,空袭停在干船坞里的军舰这样的点状目标,靠小规模轰炸机群行不通,于是在3月30日派出109架轰炸机参战,并将昼间空袭改为夜间空袭,以减少德军高炮对轰炸机编队的威胁。然而,第二次空袭仍未奏效,英军还损失3架“威灵顿”式轰炸机。
4月4日夜间,英军派出44架轰炸机,对布雷斯特港展开第三次空袭,终于有一枚225千克炸弹掉进“格奈森瑙”号所在的干船坞里。可惜的是,这枚炸弹没有爆炸,德国人直到5日上午抽空干船坞里的水后才发现。基于这一威胁,“格奈森瑙”号在4月6日移出布雷斯特港,改泊到港外不远处的水域。
4月6日7时16分,英军第22轰炸机中队的“波弗特”式鱼雷轰炸机飞抵布雷斯特港,对近岸停泊的“格奈森瑙”号展开攻击。其中,肯尼思·坎贝尔中尉驾驶的“波弗特”飞机在低空向“格奈森瑙”号投下鱼雷,准确命中军舰后部侧舷,军舰进水量超过3000吨,舰身向右舷倾斜2度。不过,坎贝尔的座机却在投下鱼雷的那一刻被德军高炮击落,坎贝尔和三名机组乘员失踪。直到1942年,法国地下抵抗组织向英国发出有关1941年4月6日空袭的详细目击报告后,英军才确认坎贝尔机组已无生还可能,于是向他们的家属追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4月11日,英国皇家空军集中轰炸已受重创的“格奈森瑙”号,力求将该舰击沉。这次空袭只有一架“威灵顿”被击落,而英军投下的炸弹中却有4枚落在“格奈森瑙”号舰上,78名德军水兵被炸死。令英军懊恼的是,炸弹打击大型水面舰只的威力显然与鱼雷相去甚远,“格奈森瑙”号只是舰面设施受到损伤,但舰体核心部分基本完好。
为了扩大战果,英军在4月23日夜里又实施了一次空袭。尽管机组人员在返航后宣称此次行动“显著破坏”了德舰,但是实际上很难获得准确的战果评估。而随着英军空袭德国本土目标的任务吃紧,对布雷斯特的空袭在1941年5月里暂时进入了休整期。
1941年6月,英军重新恢复对布雷斯特的空袭。而在这个月里,布雷斯特港内又多了一艘德军大舰,即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英军轰炸机司令部决定实施规模较大的昼间空袭,以重创三艘德舰。这次空袭原定于7月21日实施,但中途叫停,原因是完成修复的“沙恩霍斯特”号已驶离布雷斯特,取道前往拉帕利斯试航去了。
7月24日,英军决定对尚停留在布雷斯特的“格奈森瑙”号及“欧根亲王”号发起攻击,并派出一小部分机群奔袭拉帕利斯,对付试航中的“沙恩霍斯特”号。为了毕其功于一役,英军总共出动149架轰炸机,空袭代号为“日出行动”。
然而,英军轰炸机群到达布雷斯特后,就遭到德军高炮和战斗机拦截。由于“日出行动”是在白天进行,所以德军拦截效果很明显,15架轰炸机被击落,9架被击伤,48名机组乘员阵亡或失踪,另有6人跳伞后被俘。与严重的损失相比,英军的战果却微乎其微,所有炸弹都没有击中德舰,只是摧毁了布雷斯特港区的一些建筑物。
相比之下,作为“日出行动”的分支,英军轰炸机对拉帕利斯的“沙恩霍斯特”号进行的空袭却取得一定的效果。“沙恩霍斯特”号挨了三枚穿甲弹和两枚高爆弹,三枚穿甲弹穿透了舰体,却没有爆炸,只有两枚高爆弹在击穿该舰前部甲板后爆炸,造成“沙恩霍斯特”号舰身大量进水,舰上人员2死15伤。
“日出行动”后,英军又对布雷斯特进行了数次空袭,时间长达半年以上,但规模都很小。到1942年2月12日,英军彻底结束对布雷斯特港的空袭,原因倒不是取得决定性战果,而是德国人实施了大胆的“地狱犬行动”,让布雷斯特港内的三艘大舰突然离港,在英军眼皮底下成功穿越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回到德国本土。
空袭意义
单从作战角度来看,英军对布雷斯特持续近一年的空袭并未达到预期目的,没能重创或瘫痪任何一艘德国主力舰。不仅如此,由于英军空袭重点打击德舰,也没有对布雷斯特港基础设施造成致命破坏。
然而从战略角度观察,英军对布雷斯特的空袭却可圈可点。首先,频繁的空袭让“格奈森瑙”号和“沙恩霍斯特”号遭受一定损伤,两舰长期处于维修状态。更重要的是,英军空袭让德军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始终不敢派主力舰突入北大西洋,破坏英国海上运输线,这实际上减轻了英国的战略负担。
另外,英军空袭牵制了德军大量防空兵力。特别是在空袭作战的后期,英军即使每次出动很少的轰炸机,德军也不敢掉以轻心,始终无法转移防空兵力。这足以说明空中进攻作战始终占据着主动权,而防御却永远是被动的。石宏 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