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领衔
昨天下午2时,海关工作人员在龙美术馆上门查验。由于整个大展汇集了78件展品,总价值高达5.53亿美元,海关开设了绿色通道,保障文物安全。
此次领衔的是伦勃朗28岁时的一幅自画像,也是这一次首先开箱布展。伦勃朗的《眼部蒙上阴影的自画像》,他把自己描绘成自信的年轻人,直视观众。那时画家离开家乡莱顿初到阿姆斯特丹,十多年来热衷于探索“表情画”的努力已初现成果。贝雷帽的帽檐给他的双眼处蒙上阴影,与从鼻翼右侧到面颊以及脖子的亮部形成了鲜明的光影对比。从色彩上看,这幅自画像没有17世纪肖像画中较多的那种暗黑与深褐(所谓现代艺术鄙夷的古典绘画的酱油色),人像头部的背景处可见绯红与灰蓝色交接的笔触,伦勃朗面部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红润,但眼神依旧让人难以揣摩,好像笼罩在一层烟雾后面。这件作于1634年的早期作品也许不是伦勃朗自画像中最有名的,在表达的深刻性上与他那些著名的自画像还小有差距。不过,却能看到一个伟大的画家从年轻时就从画面里凝视自己的目光,因为这种凝视持续了伦勃朗的一生。作为美国莱顿收藏的首次全球巡展,此次大展共汇集了伦勃朗的12幅原作,映射出他前半生意气风发的人生境遇和创作状态。
维米尔助阵
此外大展还将展出一幅荷兰天才艺术家维米尔的经典作品《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维米尔多描绘荷兰风俗民情小景,展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画面恬静而温情。其成熟风格画作现存仅34幅,均由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目前仅1幅是私人藏品——《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作为荷兰小画派的杰出代表与当今世界最著名的三位荷兰大画家(另两位为伦勃朗、凡高)之一,维米尔的艺术价值从20世纪才被逐渐认识。这件画幅仅25厘米见方的小画,维米尔使用了一种非常奇特的透视方法,创造了极具个人特征的光影表现手段。不同于伦勃朗的那种背景较暗而人物主体明亮的聚光画法,他让室内的光线充足,从而得以在表现人物的同时,描绘他所喜欢展示的窗帘、地毯等织物的纹饰与肌理。当然他最擅长的还是精细地刻画女人,这幅画中人像刚刚弹罢一曲,扭过头来,眼神意味深长。
哈尔斯站台
此次展览还有两幅哈尔斯肖像画,哈尔斯是荷兰黄金时代伟大的肖像画家,塑造了从牧师、官员到社会底层人士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他的作品被形容为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快照”,尤其擅长描绘人物从微笑转为大笑的瞬间神态。本次展出的两幅哈尔斯肖像画均为神职人员的半身像。
展览中有4幅作品在中国展览的前一站——中国国家博物馆中没有展出,是首次与观众见面。拥有250幅艺术珍品的美国莱顿收藏馆,是目前全球拥有17世纪荷兰艺术画作数量最多、最重要的私人收藏机构之一。策展人劳拉·耶格尔说:“通过展览让上海观众可以看到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传统的广度与深度,这是难得的机会。”
莱顿收藏馆的创始人是美国企业家、收藏家托马斯·S·卡普兰(Thomas S. Kaplan),其在2003年开始收藏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作品,而收藏馆的名字就是以伦勃朗的出生地命名。本次展览将会展出收藏馆收藏的所有伦勃朗的作品,共计11件。这些作品大多作于莱顿,可以对早期的伦勃朗有更好的认识。
展览将于9月23日起向公众开放。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