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再现历史
电影《捍卫者》艺术地再现了80年前震惊中外的宝山保卫战。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全面爆发,日军为了达到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目的,对上海战略要地宝山进行了海陆空联合进攻,在敌众我寡、装备落后、地势不利、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智勇双全的姚子青带领全营600将士誓死坚守孤城,浴血鏖战七昼夜,最终,全营将士壮烈殉国。姚子青将军殉国时年仅28岁,被誉为全民族“崇高伟大的模范”。
廖希介绍说,在当代社会,姚子青将军可以说是一个相对“冷门”的人物。创作前期,他翻阅史料时发现,这个“冷门”人物其实是个大名鼎鼎的英雄,1937年淞沪会战中他率600壮士血战宝山城壮烈殉国的壮举更是震惊中外。深受感动的他希望以类型片的方式,让更多当代年轻人认识这位“冷门英雄”。为了真实再现这段历史,电影主创们花了一年多时间搜集整理素材、精打细磨剧本18稿,拍摄及后期制作又花了一整年,影片力求真实感和纪实性,让观众能够随着电影镜头回到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
为电影《捍卫者》提供史料支持的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唐磊称,该片他已看了三遍,最大的感受一是感动,二是震撼。这部电影之所以打动他,“是因为整个故事内容是真实的。”他任职的淞沪抗战纪念馆就建在姚子青当年壮烈牺牲的战场上,“相信这些年轻人是秉持着对历史负责任、对后代有交代、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态度拍这部电影的。”
英雄精神长存
抗日英雄保家卫国的精神代代相传,《捍卫者》首映礼现场最感人的场面是,当年从西南联大被征调的盟军译员罗振诜老人的出现。当被问及当年为何义无反顾地上战场时,罗振诜坦言,当时其实没有想那么多,没想过家里的事,也没想过会获得什么荣誉,只是觉得国家需要自己,就把什么都放下上战场去了。12位来自中国各地的当代军人的出现,让现场的气氛更加热烈。
导演廖希、主演白恩代表所有主创与12位当代军人、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唐磊一起,向以罗振诜老人为代表的曾为国家浴血奋战的民族先烈、国家捍卫者们献花致敬。当军人们以“捍卫者”的身份,用敬礼的形式,向姚子青将军及守卫宝山的600勇士、不顾生死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如今为维护和平而奋斗在祖国各地的战友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时,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