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修乘车规则
世界各国对于“未成年人”的年龄规定各不相同,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滴滴”的未成年人乘车规则之所以要修正,还要回溯到去年10月份,当时滴滴上线了“未成年人乘车必须有成年人陪同”的乘车规则,也就是说,未满18周岁的人不可以单独乘网约车。
但是,这一规则在现实中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我国《劳动法》明文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所以原则上年满16周岁就可以工作,现实中也有不少16周岁-18周岁之间的未成年人外出打工,却无法独自使用“滴滴”;另外,有些孩子在离家较远的地方上学或补习,因为无法使用“滴滴”,反而有可能去打“黑车”,更不安全。
所以,“滴滴”拟将相关规定修改为:对于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平台仍不支持单独乘车,必须由成年人陪同出行;对于在平台上留有实名信息的用户,年龄超过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必须设置紧急联系人后才能独自乘车,以便乘车人的亲友与平台一起关注其出行状况,随时给予必要的帮助。
需要实名认证
从法理上讲,如果平台已明确规定“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不能单独乘车”,一旦出现未成年人单独乘坐网约车发生事故的情况,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免责。那么“滴滴”为什么要修改规则呢?
“滴滴”安全产品团队负责人马锋表示:“尽管原有规则能让平台更‘安全’,可以彻底免除平台发生与未成年人相关的安全事件的风险,但从实际后果来看,只能把一部分已经独立的未成年人推向更不安全的灰色地带。”
不过,问题是“平台如何判定乘车人是否满16周岁”。“滴滴”表示,这就涉及到乘客是否在平台上留有实名信息,如果没有留,也就是说平台不知道叫车者的年龄,平台针对未成年人的整套安全措施将会失效,因此也呼吁更多家长参与进来,帮助完成实名认证。只有完成实名认证,遇到超过16周岁、不到18周岁的乘客,平台才能有所作为,比如给乘客匹配服务评价更高的司机,增强对乘客的安全提醒和引导,同时加强对行程异常停留、路线偏移等情况的监控和干预。
各自负有职责
也有一些网友认为“滴滴”的新规则并没有实质作用,因为现实生活中,年龄更小的孩子也在打车。网友“@320-路况小飞侠”评论道:“你知道一天能碰到多少是大人给小孩叫车的吗?小孩子拿着大人的手机随意打车的多了;大人叫车来,小孩子上车后大人就走了。”
保障未成年人出行安全,网约车平台有责任,作为未成年人监护人的家长也有责任。网友“@你是我二十三度的风”认为, 如果是家长帮忙叫车,其实就是家长要负责任,“你家长都放心,那第三方和司机有什么不放心的?”
此外,网约车司机也是一个“重要角色”。网友“@廖元溪”认为,“如果全都是有合法资质的司机,估计也没那么多事。”平台切实做好司机资质审查,是安全的第一道关。另一些网友认为,如果一眼就看出独自乘车的乘客年龄太小,司机应该拒接并向客服反映。但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一方面有的司机“只想着送到目的地,挣到钱就行”,另一方面有的司机怕乘客“无理投诉”,后续给自己增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