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教授表示,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
吴尊友教授指出:“网友们通常在网上看到的文章大多报道的是我们国家每年新发现了多少例HIV感染者,但每一个感染者诊断都是通过检测发现的,我们却很少提及检测的人数。如果这两个数字不一起提及,可能会误导大众。”
扩大检测是中国艾滋病新发感染者报告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吴尊友教授表示,根据2000年以来的数据显示,中国整体艾滋病感染者的数量是在上升的。但这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扩大检测。2004年检测了1900万人,发现了近5万HIV感染者,而2018年2.4亿检测者中发现了近15万HIV感染者,诊断的感染者数翻了3倍,而检测人数却翻了12倍。检测人数大幅度增长,发现的感染者自然也会增多。
将这些数据进行对比,你会发现,我国的艾滋病检测阳性比例是在不断下降的。从2004年的每10万人中诊断出242名感染者,下降到2018年的每10万人中诊断出62名感染者。
二是不清楚自己感染情况的HIV感染者以及检测了但没有通过治疗获得病毒抑制的感染者造成的传播。由于HIV的特性,不经过特定的HIV检测,是无法确定一个人是否为HIV感染者的。如果国家的检测人数下降,那么新发感染者的数量也会受到影响,这意味着这些数据并不能直接反应艾滋病的疫情。
但无论是否进行HIV检测,HIV感染者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应该要做的,是通过检测,尽早地帮助感染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处于HIV检测窗口期献血会造成受血者感染
所谓的窗口期就是一个人感染HIV后,医学工作者用现代的医学技术不能发现他感染HIV的这段期间,叫“HIV检测窗口期”。窗口期的长度取决于检测手段。
艾滋病进入人体以后,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HIV检测。
一是检测HIV抗体。人感染了病原微生物(如HIV)以后,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物质叫抗体,通过测抗体的方法来反映检测者是否感染。
二是直接检测HIV的成分。
随着HIV检测技术的提高,第四代检测试剂已经把窗口期缩短到14~21天,核酸检测方式能够把窗口期缩短到10~15天。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感染HIV的时间在10天以内,用最新的检测方式也无法测出。但这个人却已经被HIV感染,是具备传染性的。这种情况最常见于献血的时候。处于HIV检测窗口期的献血者血液,医疗机构是可能查不出来的,但会导致受血者感染。所以,如果需要进行HIV检测,请直接到疾控中心或正规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而不通过献血检测的方法。
我们要对抗的是HIV,不应该是HIV感染者
吴尊友教授表示,进行HIV检测,不是为了把艾滋病毒感染者推出去,不管不顾,而是要用现代的医学技术,让他们能够享有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国际上出现了“U=U”的科学说法,即当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无法检测出时,就不会传播HIV。这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检测,我们可以让HIV感染者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及时接受治疗,让HIV感染者达到病毒载量检测不出的状态。这时候,HIV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将不再受到HIV的破坏,从而享有健康的生活。同时,HIV感染者也不具备传染性,有利于改善自身的生活状态。
吴尊友教授呼吁道:“我们不应该过分地宣传哪一部分人是HIV感染者。感染者和非感染者其实可以非常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不要用歧视的态度去对待感染者。”
杜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