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爸爸妈妈为了儿子成长得更好,特别对他采取了鼓励的方式,每天回家主动寻找儿子表现好的地方,并特别加以称赞。有时为了给儿子信心,还故意找出一些他胜过妹妹的地方,大肆赞扬一番。而以往习惯对于妹妹的称赞,也有意减少了分量。自信心满满的妹妹对于父母的改变并不在意,她仍然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而那个受到更多表扬和称赞的哥哥呢,表现却并没有改善,相反更差了。前一段,爸爸刚刚表扬大双数学作业完成得不错,没隔几天,老师就来告状,说大双连作业都不交了。妈妈说大双作为男孩子,衣着还是很整洁的,第二天回家就看见大双的衣服滚得一身脏兮兮的。爸爸妈妈百思不得其解,难道鼓励还错了?怎么越鼓励越表现差呢?
这对双胞胎父母因为妹妹的乖巧懂事更符合父母的心意,所以以往经常采用肯定妹妹的方式来教育哥哥,希望哥哥能像妹妹学习,有更好的行为表现。后来发现,受到过多批评的哥哥变得自卑,甚至自暴自弃,意识到这样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于是,希望通过称赞的方式来给儿子更多的鼓励,结果却出乎意料。
其实,根本的问题出在这对父母所采取的鼓励的方式上。从心理学上说,鼓励是每个孩子成长所必需的。甚至有的心理学权威,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斯就认为,鼓励对于孩子成长的作用,就等同于植物需要水一样的重要。鼓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和自我价值,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潜能。可是,鼓励的方式非常重要。一般家长都认为,称赞就是鼓励,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认知。因为称赞是奖励的一种,着重于比较和竞争,着重于结果。孩子只有达到家长的要求,才能得到称赞。对孩子来说,称赞是一种外在的推动力,孩子一旦估计得不到,就会放弃努力。而鼓励着重于孩子能力的发挥,并且帮助孩子通过贡献己力而获得价值感,鼓励强调的是孩子努力的过程,给予孩子的是成长的内动力。
而在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大双眼中,父母的称赞其实就是对于自己行为的一种变相控制,他会由于抗拒父母权威而拒绝做任何可以得到父母称赞的事情。父母之所以感觉对孩子称赞越多,孩子表现越差,是因为大双以这种行为来表示他反抗父母通过称赞而来的控制。所以,学会正确的鼓励方式,对于父母很重要。
吴亦君 亦君工作室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互动博客:http://b1og.sina.com.cn/wwu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