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科教卫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走访春节不回家的浦南医院护工们
~~~———走访春节不回家的浦南医院护工们
~~~———走访春节不回家的浦南医院护工们
~~~———走访春节不回家的浦南医院护工们
~~~———走访春节不回家的浦南医院护工们
~~~———走访春节不回家的浦南医院护工们
~~~———走访春节不回家的浦南医院护工们
     
2012年01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病人当家人 坚守病房过大年
———走访春节不回家的浦南医院护工们
金恒 蒲欣
  随着龙年春节的到来,不少医院及病人家属又开始犯愁了,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大量返乡,“护工荒”总是会不期而至。然而,在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护工队伍似乎有着“别样”风景。今年春节,68人的护工队伍有55人主动留下服务病人,真正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视病人为亲人。

  舍小家为大家 

  护工戴燕自从23岁从安徽老家来到上海,在护工岗位一干就是19个年头。由于她负责照顾的是心血管内科重病人,大都有不同程度的痴呆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同时伴有大小便失禁,日常治疗和生活根本就离不开护工。 

  今年,戴燕也想过回家过年,毕竟她已经连续3年没有与家人吃顿年夜饭了。但是,望着重病人和家属期待的眼神,戴燕决定再留一年。“我也想家里的母亲、子女,但这里的病人离不开我,我怎么忍心扔下他们啊?”她只能给母亲寄了些钱,嘱咐母亲买点好吃的,尽尽女儿的孝心。 

  46岁的李建琼来自重庆,儿子3岁的时候,丈夫离开了人世,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大。儿子的胃不好,今年春节,李建琼很想回老家带儿子去医院看病,但是,由于她所在的病区高龄患者多,都需要她照顾。李建琼考虑再三,毅然放弃了春节回家的想法。 

  视病人为亲人 

  来自河南的41岁护工王凤格,去年就没有回去过年。当时,她想趁回家过年将自己的子宫肌瘤摘除,无奈拖到去年春节之后才完成。病人家属常常竖着大拇指夸奖说:“我们送患病的家人到高压氧舱科住院,就是冲着护工小王来的,把人交给她放心又称心。”就冲着病人的这份信任,今年,王凤格又在医院过大年了。 

  去年,小王做完手术后没多久,医院需要一位业务熟练、责任心又强的护工来护理一位住院多年的重病人。管理员立刻想到了在家休养的小王,又担心她身体吃不消。小王听闻后二话不说,立刻赶回来顶班。有时在抱病人时,小王的刀口会痛,但她没有吭过一声。看着小王忍着痛,认真忙碌的样子,家属很是感动。 

  王凤格护理的大多数病人行动不便,这让她感到特别吃力。早上8时之前,小王必须给病人喂好早饭,穿好衣服,再去高压氧舱做康复治疗。这些病人吃饭又慢,衣服又难穿,但小王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在抱病人时,她好几次扭伤腰,问她是否需要休息,小王回答,先用伤筋膏贴一下再说。 

  真情换来真心 

  浦南医院有610张病床,住院病人最多时达到660多名,相对应需要的护工要近70名。如何带好这支队伍,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6年前,医院专门成立了福华护工公司,由医院护理部牵头,从提高护工文化素质、护理工作技能、如何善待病人与环境做起。逢年过节,公司领导会向护工们送上祝福,道一声辛苦,使她们在上海既学到护理病人的本事,还感到自己也是这大家庭的一员。人性化的关怀,使得医院护工这支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护工的护理质量也不断地提高,并得到广大伤病员的认可。

  本报记者 金恒 特约通讯员 蒲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把病人当家人 坚守病房过大年
皇帝独享龙袍源于明代
春节享用科普“大餐” 38家场馆开门迎客
校园“爱心屋”网上开店
拼贴创意大赛邀小朋友参加
本市31所高校今年专科自主招生
今秋高考全部网上评卷
新民晚报科教卫新闻A03把病人当家人 坚守病房过大年 2012-01-25 2 2012年01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