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购大单 多国受益
据俄罗斯“纽带新闻网”报道,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最近签署了该公司成立至今最大的销售合同,内容是为印度国防部提供价值11亿美元的无人机、导弹和侦察传感器。尽管印度尚未正式承认这一合同,但以色列方面透露IAI等防务产品巨头都忙着与印度军方实施进一步谈判,以便获得更多合同。
近年来,以色列业已成为印度第二大军火来源国,迄今已有价值上百亿美元的以色列武器装备进入印度军队服役。与此同时,长期在印度军火市场占有相当份额的法国企业也颇有斩获,继先前从印度空军拿到价值22亿美元的51架幻影2000战斗机升级协议后,今年初,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又批准向总部在法国的欧洲导弹集团(MBDA公司)购买490枚“米卡”中程空对空导弹,合同金额高达11.8亿美元。
据悉,MBDA公司除了向印度军方交付导弹产品外,还将提供全套的导弹生产技术。据称印度之所以选择“米卡”导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回馈法国当初拒绝巴基斯坦的请求,不同意将该导弹及其RC-400火控雷达配置在中巴联合研制的JF-17战斗机上。MBDA公司负责人曾在印度防务展上承诺,“米卡”导弹的性能可有效克制巴空军JF-17战斗机所携带的同类导弹。
此外,MBDA还希望为印度空军提供更先进的KEPD-350“金牛座”巡航导弹和“流星”远程空对空导弹,它们均能兼容到印度使用的俄制苏-30MKI战斗机上,从而拓展该机的防区外打击能力。
在武装印度的热潮中,美国也不甘人后。据《印度时报》1月11日报道,美国已决定向印度空军提供“毒刺”空对空导弹,以便配备在印度购自美国的22架AH-64D武装直升机上。该导弹是著名的“毒刺”肩扛式地对空导弹的改进型,后者曾对上世纪80年代入侵阿富汗的苏联军队造成巨大杀伤,配备“毒刺”导弹的阿富汗“圣战者”令苏军直升机损失惨重,而在1999年印巴卡吉尔战争中,巴基斯坦步兵也曾用“毒刺”导弹击落过一架印度空军的米-17直升机。
美国雷锡恩公司导弹系统部门经理布拉德·巴纳德透露,这批导弹将以美国国防部的“简便对外军事销售方式”(FMS)实施,这等于变相承认印度是美国的“准军事盟国”。
雷锡恩公司的印度业务主管威廉·布莱尔也表示,该公司还希望向印度销售车载型“轻标枪”反坦克导弹,并试图与印度的塔塔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塔塔公司有望为印度陆军生产未来型步兵战车,雷锡恩公司希望塔塔公司生产的战车能安装车载型“轻标枪”反坦克导弹。
军购计划 拖延成风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此前报道,印度军方将在2011-2020财年间斥资数百亿美元,为三军采购各类先进装备,而2012财年可能出现一个签约高峰,如采购1000架用于执行攻击、运输、反潜任务的直升机,126架多用途中型战斗机,以及租借俄罗斯核潜艇等项目都将在2012年进入最后核准定案阶段。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邻国的军事装备升级和更多的武器装备合作项目,都使印度颇受刺激,因此希望通过大举军购获取技术优势,同时也获得更多外部势力的支持。
香港《亚洲时报》曾援引据印度国防部官员的话称,仅采购军用直升机一项,印度竟然把“采购蛋糕”分割成多块,分发给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的多家厂商,还有一部分份额被交给国内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完全不顾军事后勤通用化的国际规范。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新一轮军购明显针对其边境地区的山地作战环境,高原型运输直升机、可空降榴弹炮、轻型装甲车辆成为采购的重点项目,这些生意基本被美、俄和以色列军火商瓜分。
不过,针对庞大的2011-2020财年印度军购计划,一些专家提出其时间表未免过于乐观。从以往的印度军购计划来看,大多数军购计划都存在拖延现象。无论是购买国产装备还是外购计划,“拖”成了其海、陆、空军事计划的重要特点。
就拿印度空军正在进行的126架中型多用途战斗机采购计划来说,该计划2001年就已发布,2011年才进入合同谈判,但印度军方却暗示“许多细节仍未敲定”。
印度海军的军购计划办得也不利索。据“今日印度”网站透露,国家计划评估委员会就曾对印度国防部在采购法国“蝎子”级常规动力潜艇上的延误提出批评。印度于2002就批准与法国合作在印度建造6艘“鲉鱼”级潜艇,但从签订合同到交付都有延迟,第一艘潜艇原计划2011年交付,但目前乐观地估计是2014年交货。
印度陆军的大型采购项目同样拖拉。印度早在上世纪末就打算购买新型155毫米榴弹炮,先后有瑞典博福斯、南非丹尼尔和新加坡技术公司和美国通用动力参加投标,但直到现在,印度相中的美制M777轻型榴弹炮还在试射评估。
除了上述涉外军购项目,印度国内的军购计划也往往一拖再拖。印度空军的LCA计划耗时长达30年,印度陆军的“阿琼”坦克计划耗时之长,同样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新一轮世界规模的军购计划能否按时付诸实施,仍然需要打一个问号。 罗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