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张国立、王刚和张铁林被戏称为“铁三角”。哥儿仨中,铁林活得最为洒脱,拍戏之余,雅好皮黄、书法、精于收藏。他手里那套赵之谦尺牍堪称国宝级文物,弥足珍贵。受铁林影响,王刚也开始迷恋古物,收藏范围从远古玉器、官窑瓷器,到明清字画,不一而足。唯独国立百毒不侵,整日埋首于拍戏,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有时铁林和王刚故意拉他外出度假,他也会自言自语道:“要不要带几个剧本一块儿琢磨琢磨?”某日,他和邓婕拍戏住在一招待所。望着紧锁双眉、专心阅读剧本的丈夫,邓婕噗嗤一声笑了起来,原来,国立背后墙上挂着一幅字:“苦中作乐”。“你瞧你选的地方,整个就是你现在的状态”。邓婕感叹道。然而,国立却享受工作带来的快感,向往那份平实与温情,也品尝作为明星的孤独。
没想到,素来任劳任怨、严谨自律的张国立,再次因为儿子张默而陷入舆论风波,一句“心力交瘁”更是听了让人心痛!
八年前,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张默因违纪被中央戏剧学院开除,一时间围绕此事,众说纷纭。那时,国立也谢绝所有媒体,三缄其口。我在第一时间和他取得联系,询问有否采访可能。“那事太脏,我不愿说!”国立断然回绝。在以后的日子里,凭着彼此多年友情,持续以短信方式与之沟通。大约一个月后,国立终于松口,同意接受访问,但仅限于谈谈对亲情和友情的看法。
记得那天晚上,国立从云南出差回北京,赶到录像地点已接近子夜时分,四周一片寂静,唯有磁带转动所发出的轻微沙沙声。和国立相识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和邓婕不止一次上过我主持的《共度好时光》,我们好像还唱过一次京剧“智斗”。这十年来,虽然每年都能见上那么几回,但总是擦肩而过,仅仅相互问候一下。因此我们也格外珍视这次难得的谈话。面对镜头,国立精神饱满,侃侃而谈,唯独说起儿子张默,这位父亲神情有些黯淡,语气也变得有些迟缓,反反复复说着同一句话:“我没办法来说这件事情,真的,没法说。总之,我觉得无法面对。”然而他对“中戏”老师仍充满感激,认为张默这三年学没有白上,成了个很好的演员坯子。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有的“富二代”、“星二代”乐于安享父辈安排好的一切而不思进取,有的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一方面无法摆脱父辈的庇荫,另一方面又痛恨这种庇荫,急于彰显个性,证明自身的价值。“某某的孩子”是他们最反感的头衔。张默无疑就是这类人的典型。出道以来,他多次表达了要与父亲划清界限的态度,甚至不惜为此与媒体翻脸。他在情绪激动时甚至说过这样一段令父亲难过伤心的话:“不要以为我从你身上得过什么好处。如果我爸爸不是张国立,即便有些过激的言词和行为也不足为奇,可一旦大家知道我是某某人的儿子,就立刻掀起轩然大波。”父慈子孝,历来是我们中国人眼中父子关系的最高境界。张国立与张默这对父子虽然有隔阂,但并非没有这种美好的感情。由于早年离异使儿子失去完整家庭,忙碌的工作又压缩了父子相处的时间,国立总是觉得对孩子有所亏欠。当年他为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鱼爸爸马林配音,当鱼爸爸为了寻找儿子尼莫费尽周折,以为儿子生还无望时,心灰意冷的他哀叹道:“我的生活失去了意义……”国立在配这段对白时哽咽得几乎说不出话,连配好几条都感动得泪流满面。退学风波给张默心灵上造成的创伤是无法抹平的,但国立对张默仍循循善诱,要他以更积极的态度看待此事,要学会宽言和感恩。国立不是那种会说甜言蜜语的人,他会把爱和感情深藏心里。同样,张默也不会,或者说不屑表露情感。我和张默从未见过,更谈不上了解,但我相信他不是个飞扬跋扈、目中无人、不知好歹的孩子。其实,打人事件后父亲为自己所承受的压力,以及身为导演的父亲为何对自己如此严厉,所有这些,张默全部心知肚明。之后,他努力走出阴影拍摄了《让子弹飞》等一系列佳片,以自己的实力来征服观众。尽管他不太愿意和父亲一起拍戏,可是,一旦合作,张默还是非常敬重自己的父亲。拍《济公新传》时,按剧情,儿子要打老子一记耳光。拍摄前,张默当着众人的面,跪在地上,“啪、啪、啪”,先抽自个儿几个嘴巴子,算是表达对父亲的歉意……
可惜这一回,张默又一次栽了个跟头,令父亲蒙羞!
八年前采访国立时,我还没孩子,只是以人之常情去聆听,去理解一个父亲的心情。如今我已为人父,对他的爱与无奈感同身受。我想对张默说:无论父亲的盛名给你带来多少压力,无论身处纷繁复杂娱乐圈要面对多少诱惑,无论演艺之路有多么难走,所有这一切,都不是自甘沉沦的理由。好在刚到而立之年的张默毕竟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如果此次事件能使他幡然醒悟,从此发愤图强,那么,对他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日后获得比父亲更大的成就并非没有可能。我也期待下次再和国立兄聊天时,他能神采飞扬,充满自豪地谈论自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