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岁那年,我和同伴一人装了一个“矿石收音机”。夜幕降临,第一次从耳机中传来调谐电台时“叽里咕噜”的声音,兴奋不已,彻夜收听,以致招来了母亲的一顿呵斥。
上山下乡去了黑龙江,因为我有修理收音机的技术,工作室里老是堆满了老乡们送来待修的收音机。1978年,高考临近,我准备参加考试,可是看着他们花了两三个月的工资买来的收音机即将成为“废品”,望着他们急切、期望的眼神,我犹豫了,当我修完最后一台时,高考的报名日期都错过了。
1994年,我到交警指挥中心任职,上广交通信息台是交警的合作伙伴。这下我和广播的缘分算是真正结上了。在这里我认识了秦畅、阿丁,还有那位令人惋惜的早逝的小茗,更有活跃在幕后的小英、王坚和老龚……这是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们个个都是天才的演说家!吹响了集结号,我与他们之间组成了快乐的团队,他们都亲切地叫我“戎哥”,我也不知不觉对交通广播倾注了更大的热情。
1997年,交警大厦落成后正在筹划交通指挥控制中心的建设,我凭着对交通广播的挚爱和理解,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提出了在指挥中心里设置广播直播室的设想。当时,在公安机关内设立一个直播间,这在全国 史无前例!
9月中旬,设备调试全部结束,经过一周的交通试播后,交警直播室正式启用了。9月28日一早,指挥中心来了许多嘉宾。
早晨7时05分,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韩正同志坐上了主播台,他正式宣布:交警直播室开播!指挥室内溢满着喜庆的气氛。
透过隔音玻璃墙,看着指挥大厅内警官们紧张、繁忙而有序的工作,正面的大屏幕上的实时路况,人来车往犹如身临其境,近千只路口视频监控可以随意切换到播音台上的监视器任由选取,让播音员充满了现场感,充满激情。江辉在播完路况信息后,异常兴奋地连连对大家说:“真是太兴奋了,太棒了,从来没有过得这么好的感觉!”
上海交警直播室的开播,为市民群众提供实时交通信息真是“如虎添翼”。时任上海市领导的孟建柱、刘云耕等市里其他领导都纷纷受邀进入直播室,与市民对话,互相交流……交通台和交警强强合作,交通广播跃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APEC盛会、上合组织五国元首峰会、F1等重大赛事期间,交警直播室的传媒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了。
我们不仅设置了广播直播室,还开通了东视早新闻路况直播,温和、蔡红警官也成了路况播报的明星。
全国第八届运动会在上海召开,时值全国武警总队的飞艇支队也正在上海航测。飞艇具有滞空时间长,悬停方便,安全稳定、噪音小,非常适合作交通观察、诱导,用于空中交通广播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开幕那天,我们和交通台策划了一档绝佳的路况报道,地面的、车上的、指挥中心的、还有来自空中的,立体描述着同一时间内的上海市交通路况。“各位听众:我此时在飞艇上向大家播报……”又是江辉走运,他乘上了飞艇!
如今,我的人生走过一个花甲,也走进了一个新兴的传媒时代,电视、网络、手机……“待到山花烂漫时”,广播她却在“丛中笑”。起床,我会听一段新闻广播;走在路上,我会打开MP3听一段调频音乐;开车上路,我会对准105.7交通广播;睡前我会捧着我的老“美乐”听听《祝您晚安》。那份温馨的感受,入味的体验,就为了那份不解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