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起重工给工段长打个电话:“今天屋里有事体,不来了!”也不管工段长同意不同意,就不上班了。
如今,只要在合资或外资公司打工,就没这么简单了。你的部门经理弗兰克明明就在你隔壁办公室,也会给你发伊妹儿:“王先生,我不得不写信指出你2天上班早退的问题,我已经不能熟视无睹,如果继续下去,我只能向上司汇报。如事出有因,你可以找我谈,相信我们双方都不希望用纪律处分来解决问题。”
此刻,王先生可不能跑到弗兰克办公室大声嚷嚷:“我老娘急诊送医院了,我有啥办法?”他必须给隔壁房间发伊妹儿(也用英文):“弗兰克先生,你15日来信收悉,劳你为此事写信给我,首先向你表示歉意。这两天我妈妈急性肺炎住院,现正在康复中。我将用这个双休日来弥补我的不足,但是要在晚上加班仍有困难。望你接受我的歉意。”
很礼貌,但是很严厉;很文明,但是必须通过伊妹儿走程序。公司里的许多纪律和规则,都靠伊妹儿维持着。本来约好和一家钢铁厂家谈重要的合作项目,也许因为李小姐一句“不来了”就泡汤;当然,也可能因为李小姐一句“不来了”,她的工作也泡汤了!
某公司明明不想要林小姐了,林小姐还得体面地写伊妹儿:“杰明先生:我已被ASD公司录用,担任销售经理。我想按照规定提前四周通知您。在公司的2年里,我非常愉快。在作上述决定时我有点依依不舍。但是新的岗位能提供给我比现在更大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我想借此机会对您在这2年中对我的指导表示感谢。”林小姐绝对不能说“我在你手下干活早就烦透了”,尽管她确实烦透了。
商务伊妹儿的来往是很有技巧的,也很有规则,不会写伊妹儿的雇员会闯祸。为此,有人专门编写“书信英语”之类的书,中英文对照,专门教白领们如何写伊妹儿,如何讲客气话,一套一套的,很有点洋八股的味道。
那么不当白领的人是否可以随心所欲写伊妹儿呢?也不见得。几个月前,我收到一位写友的伊妹儿:“今天《新民晚报》发表了我一篇文章,题目是‘还债’,在B6版,请欣赏。”
狂晕!他要我“欣赏”?此友一定错以为自己是报幕的董卿:“下面我们请王菲为我们演唱《传奇》,请欣赏。”写了文章请别人看,要谦虚,最好说“请指正”、“请指教”,甚至请人家“斧正”,这是书面的敬辞,也是文人的基本常识,怎么能刊登一篇千把字的文章就叫人“欣赏”呢?
我把叫我“欣赏”的那个伊妹儿转给作家管继平,他说:“算了吧,你要教那位写友谦虚一点,发表文章要叫人‘指正’,我看没用,因为可以灵活机动呀!比如最近有个读者发了个伊妹儿给我:‘管老师,听说你最近出版了一本《游嬉——老上海弄堂》,能不能送一本让我指正?’天哪,我还能说什么?”
我又把让我“欣赏”的那个伊妹儿转发给作家千里光,他回信说:“岂止是‘欣赏’?有个读者出了一本书,发了个伊妹儿给我,让我‘拜读’呢!”
看来,有必要编写一本《汉语伊妹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