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青和陈红,是江苏盐城的两名环卫女工。
她们俩,有很多共同或相近之处。她们年龄相仿,韦青生于1971年,陈红大一岁。两人皆初中文化,都下过岗。她们在一个环卫班组搭档三年,现在分别当上了班组长。
她们的家庭条件都很艰苦。韦青的儿子今年上初三,丈夫帮别人打工,开卡车搞运输。陈红家更困难,一家人租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活动板房里,丈夫当保安,儿子在天津上大学,公公前年去世了,婆婆半身不遂瘫痪在床。
这种境况,换做别人,也许成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抱怨命运的不公,可是韦青和陈红的生活里却充满了快乐。
每天凌晨四点,韦青、陈红就上岗了,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雪雨。这份工作虽然有人瞧不起,但是绝大多数市民明白,任何一座城市都离不开环卫工人。作为城市的美容师,韦青和陈红心里有着这份被需要的自豪。陈红刚做环卫工作那会儿,亲友们纷纷劝她,与其起早贪黑扫马路,还不如找份零工挣钱多。她却很知足:“我是一个下岗职工,知道珍惜工作,也吃得了苦,环卫工作适合我。”去年,市政府出资新增了一些机械化环卫设备,单位还给每个环卫工人定制了新工作服,两套,方便换洗。为此,韦青和陈红心里暖暖的。
清晨六点半,韦青会趁小憩的工夫,掏出手机给老公发短信,提醒他吃早饭。起初有好几回,老公在外地忙着干活忘了吃早饭,韦青知道了挺心疼,于是每天上早班,她都按时用短信发出“早餐命令”。过去的三年里,韦青一直保持着这个温馨的习惯。
“我们只是普通的环卫工人,能安安心心扫路,平平静静生活,就满足了。”去年2月10日凌晨,她们扫雪时捡到一只装有20350元现金的包裹,在风雪中等了三个小时,没见着失主,就将包裹转交民警。第二天物归原主之后,她俩谢绝了失主一千元的酬金。组织上发给的两千元奖金,她们又通过当地报社全部捐赠给一个脑瘤患者,那是个才19岁的少女,病情危重,急需第二次手术,可家里实在筹不到钱。韦青、陈红觉得,这钱应该给更困难更需要的人,能帮助别人是很快乐的事。
“发现包内装有这么多钱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觉得包内的钱再多,也不是自己的……”韦青和陈红每月工资只有1178元,天天省吃俭用也没多少积蓄。韦青买了一套房,还贷压力十分沉重;而对陈红来说,想买一套二手房还是个奢望。所以,钱对于她们来说当然很重要。这捡来的钱差不多是她们两人一年工资的总和,但她们不为所动,只希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挣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特殊情况,韦青和陈红都是满勤,大年初一也不休息。其实一个月也可以轮休或调休几天,但她们总是选择加班,脏活累活在所不辞,这样可以多一点收入。平常每天工作七小时,哪天加班或替人代班,她们就要干上十个半小时。不管多苦,韦青和陈红都是那样乐观,她们坚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韦青和陈红拾金不昧的事迹迅速传开,感动了千万人。去年,她们入选“中国好人榜”,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省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等等。在鲜花和荣誉面前,她们感到很不安,因为在她们看来,“这是小事,应该的!换了谁都会这样做!”她们不善言辞,最怕接受媒体采访,不过她们在单位里却不拘谨。环卫女工是一个淳朴的群体,大家相处得跟亲姐妹似的。平常在一起拉家常,大家嘻嘻哈哈,无话不说。年底单位搞联欢,环卫女工们自编自演了十几个节目。韦青、陈红不会表演,她们是最忠实最热情的粉丝。
平凡的工作、平静的生活、平和的心境,构成了简单的快乐。当我问起她们有什么愿望时,韦青和陈红爽快地回答: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别的啥也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