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进入了新的角色
“有一位老诗人,你们认识吗?他叫高敏夫,是米脂人,同我很熟。”作家们都说认识。马文瑞说:“延安时期他常到西北局来看我和习仲勋。一见面,先故意张牙舞爪朗诵一首自己新写的诗歌,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人家却不笑,一本正经说:‘我是中国的高尔基,你们信也不信?’”大家听得哄堂大笑,马文瑞接着说:“我说老高,你是不是高尔基,也不是自己说了算,得看人民咋样评价你的作品。你把毛驴子叫都写进诗歌里去了,我看就有点不像人家高尔基同志。你说是不是?”大家又是一阵大笑。
“刚才我听到了,你们称马文瑞为‘马书记’,这就不对了。叫我‘马文瑞同志’就很好了,或者叫老马也行,只是叫‘马老’我还不够格,还不满70岁嘛,现在是连70岁以上都不称老呀!”大家又笑了。接着,他又说:“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我们在一起过个团圆节。革命时期需要知识分子,搞四个现代化更需要知识分子。我们陕西有党在根据地培养出来的一大批老知识分子,又有解放后培养的大批40来岁的知识分子,还有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知识分子,有这么多好同志,又有延安作风,我们这儿是人杰地灵呀!”
大家听得鼓起掌来。马文瑞说:“今天请大家来,我们从今以后就成了好朋友,有什么话,都可以说。今天大家好好谈谈,好好出主意,想办法,怎么样才能把我们陕西的事情办好。咱们陕西号称‘三秦大地’,历来是西北的中心,人才济济,今天我请来的,都是全省的文化名人,大家在自己的领域都有大成就。石鲁同志在延安时我就知道,老熟人啦。你画的《毛主席转战陕北》,听说‘四人帮’的爪牙们说是‘黑画’,是攻击毛主席的,我看是一张好画,是歌颂毛主席的,应当给你彻底平反。你带个头,先谈点意见吧。”
石鲁红着脸,说:“我……我听马书记的,《东征》,我还要画出来。”
大家一阵热烈鼓掌。谁都知道,这句表态,是有内涵有分量的。《东征》是石鲁已经画出底稿的一幅再现当年毛主席率领红军乘着木船东渡黄河的惊险动人情景的大画,“文革”中也遭到了错误批判。听到马书记点名要自己先讲,石鲁一时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只记得自己还有一幅重要的作品没完成,便急中生智冒出上面一句话。
马文瑞也早就听说了,就是这个著名画家石鲁,在“文革”中因“黑画”问题挨整被关,曾经精神失常。此刻看他坐在大家面前,手里端着一杯热茶,激动不已的样子,就知道他是满肚子的苦水,满脑子的幸福感觉直往上翻涌。
马文瑞听他说了一句宣誓的话,便笑着对大家说:“‘文革’中间,别人骂我们是臭老九,可毛主席还说‘老九不能走’哩。我今天请你们这些‘老九’的代表们来,是要问政的。前不久我到陕北跑了一大圈,主要是慰问工人农民,也是向他们问政。今天是向知识分子问政。你们得放开讲,讲错不怕,不讲可不对呀!石鲁说要完成一幅大作,这就很好嘛,陕西有大画家、大作家,又有大题材,应当出大作品,在全国打响的作品。”这一下,会场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争着发言,不断地有人插话,围绕一些话题,谈得热闹得不得了,整整一个下午,言犹未尽。到了晚饭时,马文瑞请大家吃饭。在饭桌上大家接着又谈……
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调整和适应,马文瑞已经开始全神贯注地进入了新的角色———省委第一书记。是的,他的确不是那种表面看着就是行动敏捷、才华横溢,让人觉得精明强干、善于当机立断的领导者,而是那种事事必须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经过反复琢磨、真正弄清想透了才做决定、才去实行的人。因此,他很少在任何会议上不拿稿子就滔滔不绝地演说,更鲜有什么名言警句从嘴里随时冒出来。他的脚步是缓慢而踏实的,语言是质朴无华的,甚至令人觉得有些口语化的木讷,但是当你拉开一定的距离感受,会发现他是质朴而耐人寻味的。你发现他那种貌似平淡无奇、却异常稳健的领导风范,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你更会发现,他具有钢铁般的意志、麻绳般的韧性。他认准了一件事,你休想改变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