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对棋院来说,不全是坏事——赛事越多,资金来源越广,每一个赛事,都收点管理费、承办费,既广开财源,又可让赛事遍布大江南北,当然不是坏事。
再比如,对棋手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赛事虽多,但并无硬性规定非要参加,对选手来说,选择范围广了。还有,今天输了,明天就能赢回来——机会多了,应该说,对锻炼棋手,尤其是年轻选手,是有一定好处的。
但凡事都不能过度。所谓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恐怕天下难寻。赛事猛增,问题也跟着来了:具体分配到每一个赛事之上,众人的关注度,自然就下降了,赛事影响力,肯定也会打一些折扣——蛋糕就这么大,分者多了,所得份额就少了。
于是大家就在议论,这一年中,究竟有哪几个是可以成为精品赛事的?不议论还好,一议论,就是圈内之人,说法也有所不同——如果连专业人士都说不清、说不齐,我想对广大棋迷来说,可能就更搞不清了,长此以往,会不会影响大家对围棋比赛的关注度?打一个比方,就像几十年前的九段,与现如今的九段,其知名度,差了不止一两个档次,原因呢?无非也就是多了,太多了,反被忽略。
好在棋界已注意到这个现象,在赛事的质与量上如何找到平衡,围棋发展如何做到又快又好,已在研讨之中。有时越多,未必越好。
小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