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艺术画”
顺着展览中心复古优雅的露天阶梯拾级而上,一幅幅精致细腻的院士画像映入眼帘。其中,两组“科研画”难得一见。一组是来自赵东元院士团队的纳米画。所谓纳米画就是在电子显微镜下用有序排列的纳米粒子做笔墨,组成一幅中国传统山水画风格的“初夏”,描绘了初夏时节荷塘中的一派清新生机;抽象式自画像“追求”,通过对多张科学电镜照片的组合处理而得,远观是一位颇具视觉穿透力的艺术工作者正用望远镜无限向往地窥视着纳米世界,近看“高科技”画布上纳米介孔碳、半导体纳米线和纳米粒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以及电子衍射图谱等原形毕现。
另一组则是汪品先院士团队的摄影作品“没有阳光的深海”,由科学家在“未开放”的深海区拍摄到的多幅珍贵深海影像组成,呈现了一个完全超乎想象的神奇世界。徜徉展区,既可以领略海底热液孕育的奇特生物群,探寻深海中蕴藏着可燃冰等宝贵的新能源,看看海洋表层沉积中的超微化石“回忆”古海洋环境,还可以动手收集海洋中超微化石的图章。
新媒体作品“玩”起来
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可看可听更好玩。在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装置暗室里,互动新媒体作品“满江红”采用多层次透明投影幕技术,观众参观时不经意触动了作品的传感装置,各种新动画随之呈现在透明叠幕上:伴着金戈铁马声声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耐克、肯德基等舶来的商业品牌次第浮现,让人们站在历史和现代的交汇处无限怅惘,看古人壮怀思阔与外来商业文明撞击出怎样的灰色幽默。
在“数字在线肖像漫画”展品前,观众可现场体验一把“画模”,只消静坐五六分钟,就可以免费带走一幅现代派“肖像漫画”。原来这是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的同学们正在现场创作。不过,画笔和画布与众不同。展台负责人、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蒋元瀚告诉记者,这种绘画的形式学名叫做“数字漫画直播”,如今在国外非常流行,即用电子手绘板和数位笔作画,先勾勒出夸张有趣的漫画线条,再点击数字在线调色板快速晕染。3至5分钟后一幅幅生动风趣的音容笑貌,或“直播”在现场大屏幕中,或打印在数码照片纸上。
本次科学与艺术展历时4天,将于20日闭幕,其间观众可以在上海展览中心免费领取门票。
本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