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肺动脉栓塞是致命性的。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叶猛医生经双侧股静脉,运用导管技术,操作圈套抓捕器,成功“钓”出了患者肺动脉内长达20多厘米的异物。
患者男性64岁,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行剪断了右侧正中静脉留置的化疗用PICC导管,幸好被护士及时发现。但是残留在锁骨下静脉内的导管会随血流漂流至肺动脉,诱发肺动脉栓塞,可能导致窒息、猝死。情况万分紧急,由于异物对肺动脉及右心房的刺激,患者已经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胸部摄片显示:PICC导管残部总长达20多厘米,头尾盘绕,已飘至右肺动脉。
这种情况下,以传统手术的方式,需要开胸,在体外循环下取出异物,手术风险和创伤对于这位晚期肿瘤患者无疑是巨大的。如何及时取出异物,防止肺动脉血栓形成,同时又将风险和创伤程度降到最低?经反复研究,治疗组制定了经双侧股静脉,运用导管技术取出异物的治疗计划。
手术由血管外科叶猛医生主刀,孙敏莉医生和放射科程杰军医生协助进行。首先经右侧股静脉插入一根猪尾造影导管,经右心房进入肺动脉,将导管顶至肺动脉上壁,形成一个“U”形袢,然后缓慢旋转导管,将残留异物缠绕于猪尾导管上,慢慢移至下腔静脉。再从左侧股静脉穿刺,插入圈套抓捕器,准确地捕捉残留的PICC导管头,将其退出体外。
“我们要在肺动脉里,先制作一个鱼钩,然后在里面‘钓鱼’,最后将上钩的‘鱼’取出来。”叶医生说得简单,但实际情况并不轻松。手术在动态状况下进行,对操作者要求甚高,假如稍有不慎,将猪尾导管推到肺动脉分支,可能会直接引起肺动脉分支阻塞,造成肺栓塞。但整个手术相当顺利,这条“祸害之鱼”被成功钓出体外。异物取出后,患者心率逐渐恢复,生命体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