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来自葡萄棚
走进满目翠绿的野藤葡萄公园,扑面而来的一股清凉之感,将夏日的骄躁一扫而空。在上虞市永绿果蔬专业合作社那180亩碧叶连天的葡萄棚内,藤蔓下挂满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浓郁的清香和夏日的畅快让身体的每一个毛细孔都舒张开来。
上海徐汇区汇师小学的35名老师一早就来到了葡萄园。“我们听说上虞这边葡萄很不错,趁着暑假就慕名而来体验一番采摘葡萄的乐趣。”校长宓莹正摘着一串黑紫色的“夏黑”,她告诉记者,这种葡萄果肉硬脆,吃起来浓甜爽口,“还有一股淡淡的草莓香。”
“这段时间差不多每天都有三五百位游客来,很多都是你们‘阿拉’上海人的自驾游客人。”合作社掌门人严永三介绍说,现在葡萄园里上市的主要是夏黑、贵妃玫瑰等几个早熟品种,再过几天,甬优一号、醉金香、维多利亚、白莎里奥等中晚熟品种也都可以采摘。
为了改变以往单一的采摘模式,去年严永三还投资150万元建起了可供300人同时就餐的农家乐。采摘完葡萄,游客们还可以围拢在一起,边品尝上虞地道的农家菜和虞北小海鲜,边看看两边的风光,煞是惬意。
打造舌尖上大产业
“我们这里的葡萄,各个都像工业品一样按标准生产。”严永三说话时双眼熠熠生光,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在中科院、浙江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合作社里的葡萄每株都控制在5公斤左右,保证品质最佳。“我们的葡萄还没有开摘,订购电话就已经络绎不绝。以前果农自己‘提篮小卖’的时候,一亩地最多能收入个四五千元。现在进我的合作社,最少每亩地也有3万元的收入。”在严永三的带领下,盖北的果农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据了解,盖北镇拥有700多年的葡萄种植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全镇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葡萄。近年来,上虞集中打造“野藤”葡萄品牌,通过引进奖励政策和品种改良补助政策,引进“奥古斯特”、“甬优1号”等新品种,从整体上改变了葡萄品种老化、品质退化的现象。目前,盖北已引进葡萄新品种58个,形成了镇东、夏盖山、丰富等五大葡萄种植基地,年产优质葡萄2.7万吨。
此外,盖北还积极开拓葡萄产业多元化发展道路,不断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野藤葡萄游客接待中心、野藤葡萄文化展厅、野藤葡萄丰富基地、野藤葡萄镇东生态园等多个景点,让游客在盖北不仅能吃到好葡萄,还能了解盖北葡萄的历史文化,欣赏独特的葡萄园美景,把舌尖上的产业做大做强。 本报记者 梅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