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丛发现校名碑
最近,商业会计学校正在为校庆搜集各个历史时期的校史资料。后勤部门在清理一处绿化丛时,张熔老师无意中发现在茂密的冬青树林里,有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块,将石块周边的泥土挖去,又用力将它翻过身来,惊讶地发现上书“中华职业学”5个繁体大字,显然是当年遗留下来的校名纪念碑。遗憾的是,老师们在花丛内四处翻土寻找,却没能找到纪念碑的底座,更没能发现丢失的刻有“校”字的小半截石碑。
经测量,这块新“出土”的残损石碑高68厘米,宽27厘米,厚15厘米,上面的“中华职业学”五个隶书字清晰可辨,而最下面与“校”字的断开处十分平整,怀疑是人为砸毁石碑时,将“校”字留在了底座上。
疑被当“四旧”砸毁
再经查阅校史资料图片,校庆办的老师们推测,石碑应该是从他处丢弃到花丛里的,很有可能的一种原因是,1949年后,创办于1918年9月的中华职业学校几经变迁,先后多次易名和停办,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校名石碑也许被作为“四旧”而砸毁。
旧课桌设计很人性
1962年在中华职业学校旧址建立的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很好地传承了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成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副校长陈强是“文革”后复校的第一届学生,他说,最近还在角落里觅到了一张当年中华职校遗留下来的又大又重的办公桌,约为长宽各2米左右的正方形,下方装有抽屉,显然是供教师办公之用。有趣的是,这张桌子是三面供人使用,一面顶在墙边。见过这张桌子的老师们分析说,当时学校之所以要如此设计,很可能并非是出于节省办公场地的目的,而是为了方便教师“三人一组”探讨教学工作,这比现在教师办公室按写字楼内“每人独立空间且互不干涉”的公司化模式设计,要更符合学校的特性。
陈强还说起了一张贴有“中华职业学校”标记的学生课桌。这张双人课桌的桌面里低外高,呈10到15度的上仰,学生不需曲背就能看清书本,桌面近身处还留有一个平槽,可供学生放置铅笔盒或眼镜。这样的设计让如今的师生们十分感叹———作为我国最早创办的学历教育职业学校,在学具设计的细微处已经充分体现了教育先辈们根植于心的“以人为本”办学理念。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