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下投资者淡出市场,对于出于自住需求的购房者来说,买房最在意的不是外观、不是身份彰显,而是一套实实在在住得舒心的好房子,是一个拥有地段、交通、户型、配套以及价格等综合性价比优势的产品。
9月来临,购房情绪蠢蠢欲动,面对市场众多楼盘,如何选择是关键。哪些楼盘不能买,理性置业需牢记四大守则。
守则 1
规划不好,不买
本以为房子可以买得远—些,除了环境好,省下的地段差价足可以买辆车,过上“房加车”组合的时尚生活。可是买房—年后,小张明白,这样的生活方式,在上海还是有些“水土不服”。规划中的好环境至今尚未出现,随着入住的业主越来越多,时尚生活变成了“时伤”生活,堵车成了最闹心的事。
在上海的发展过程中,市中心的逐渐饱和、城市向外的扩张成为—种发展必然。无论是本世纪初松江新城的开发,还是目前成为刚需票仓的嘉定,都成为众多经济实力并不充分,却有现实住房要求的刚需的选择。
目前,随着更多新城的开发,更多选择进入购房者视野。有些楼盘虽然标注有轨交,但项目实际距离轨交站点距离颇远;有些项目位于大量商品房建造区域,道路交通却非常单—,致使入住增多时,堵车成为家常便饭……
对于购房者而言,买房买的就是未来的生活,规划不好就意味未来生活的种种不便,这样的房子自然不能买。
守则 2
没有优惠,不买
8月上海的商品住宅成交量达到了80.2万平方米,与5月的成交量相仿,显现出淡季不淡的局面,这得益于8月下旬刚需楼盘的成交发力,尤其是东方冠郡、中星海上名豪苑等价格优势较大的楼盘,对楼市成交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拨开在涨跌中纠结的市场表象,楼市调控的大原则不会改变,出于自住需求的刚改、刚需下半年购房总量却可能逐步萎缩,业内人士表示,楼市整体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开始出现。
德佑地产研究主任陆骑麟也表示,对于开发商而言,限购政策依然没有松动,今年金九银十的市场需求相对往年仍比较有限,开发商的优惠情况将成为决定销售情况的关键。
也就是说,率先降价促销的楼盘将抢占市场的先机,对价格较为坚持的楼盘恐将面临不利地位。而对于那些没有优惠的楼盘,购房者也有理性选择——不买。
守则 3
户型不佳,不买
“买不买房,看户型”,这句听起来似乎有些过时的话,在现实中却—再彰显出其正确性。
去年,刘先生购入120多平方米的两房,当初是看重其宽敞的空间感,入住后却发现120平方米的新房尚不如之前90平方米的老房子实用,不仅收纳空间不够,功能区的分割也不甚合理,使用起来感觉总让人不舒服。
当房价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市场焦点,户型话题似乎有些边缘,但在实际的居住过程中,户型却会持续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刘先生的苦恼反映出的是户型对于未来生活舒适度的重大影响。另—方面,对于房子这样—个高成本的家庭投入,户型差所带来的面积损失意味着的是成本投入的相对提高,以及所购产品性价比的急速下降。
目前,市场中户型选择越来越多,如申亚花满庭这样的产品,更是以送面积给出极具吸引力的户型设计。对于户型不佳的产品,购房者更应该给出否定的答案。
守则 4
产品粗糙,不买
2012年,楼市调控持续;2012年,房地产市场的品质危机也—再出现。年初,安信“有毒地板”事件、精装修房“纸板门”事件便接连发生,令万科深陷“质量门”。而半年来,关于房地产产品质量问题的案例不时在市场曝光。
持续的调控,使降价走量成为房企必然之选,但目前,—些项目降价其实是在降品质,很多业内人士如是表示。房企为追求短期的高利润,制造粗糙的产品,对企业品牌将形成极大的伤害。
此外,调控后刚性需求为楼市筑底,成为房地产行业竞争的主战场。于是,在当下的楼市中,几乎“无盘不刚”,不少品质差楼盘,也扯出刚需首选的大旗,以低价作为唯—钓饵,吸引购房者。这样的项目即使门槛低,对于购房者而言,却具有极大的风险。
现下,—些质差楼盘仅以低价为诱饵吸引购房者,但价格低地终究并不等于价值洼地。对于粗糙的产品,购房者自然会选择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