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法治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小铭去世引发家人争夺房屋大战~~~
小铭去世引发家人争夺房屋大战~~~
小铭去世引发家人争夺房屋大战~~~
小铭去世引发家人争夺房屋大战~~~
小铭去世引发家人争夺房屋大战~~~
     
2012年09月1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铭去世引发家人争夺房屋大战
法官智断真假协议平纠纷
黄丹 宋宁华
  一场意外车祸,令家中独子命丧黄泉,围绕着房屋遗产的继承问题,离异的双亲及遗孀之间展开一场激烈角逐。在儿媳索要房屋折价款的同时,叔叔又拿着一份“欠款协议”追随而来,向其讨要20万元的尾款。

  在主审法官的仔细推敲下,公公与叔叔的诡计被法官识破,法院依法作出了一审判决。

  房产起纷争

  今年69岁的吴先生和前妻朱女士育有一子叫小铭。1985年,吴先生和朱女士因感情破裂离婚,儿子小铭判给了吴先生。之后,小铭便在爷爷奶奶的抚养下长大。

  2003年11月,小铭向银行贷款10万元,从叔叔手里买下了一套房屋,房屋产权登记在小铭名下。随后,小铭便将房子交与父亲打理,所收租金用来归还房贷。2005年1月,小铭与女朋友小范结婚。孰料,还不到一年,小铭在外做生意时因车祸身亡,但当时吴先生等人并未分割小铭的房产。几年后,随着房价上涨,小铭遗留下来的房子也增值不少,小范为此多次向吴先生索要房屋折价款。

  2011年5月,小范将吴先生和朱女士诉至浦东新区法院,要求取得小铭房屋三分之一产权的折价款。法院经审理后,判决房屋由吴先生继承,小范取得房屋折价款23万余元,朱女士取得折价款33万余元。

  原告成被告

  就在法院作出判决前,吴先生的弟弟阿寿,也就是当时卖房子给小铭的叔叔,将吴先生、朱女士和小范一同告上了法庭。阿寿称,小铭买房时,30万元的房价只支付了10万的首付,还有20万元的余款至今未还,于是向三人起诉追讨。

  法庭上,吴先生表示,当时买房相关手续是其代儿子办的,弟弟阿寿所述属实,做低房价是为了规避税费。

  “这是我公公和他弟弟串通好的,当时小铭买房子花了15万元,其中首付5万元,向银行贷款10万元,均已还清。”小范气愤地说道。

  “这么久了,我从来没有听到有20万元欠款之说。”小铭的母亲朱女士也很莫名奇妙。

  对此,小范向法院出示了当时小铭与阿寿签订的《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合同中约定房屋转让价款15万元,其中首付5万元,银行放贷后支付10万元。

  协议有真假

  然而,原告阿寿也向法庭出示了一份《购房欠款协议》,协议中约定房屋以3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小铭,小铭向银行贷款10万元作为首付款,余额20万元在2006年底前一次性付清。协议的落款处分别有阿寿和小铭的盖章,见证人处有吴先生及吴先生哥哥阿荣及阿寿家保姆的盖章。

  “落款只有盖章,没有签名,这份协议是伪造的,见证人都跟原告和作为被告的吴先生有利害关系。”小范和朱女士当庭提出异议。

  那么,这份协议到底是真是假?对此,主审法官找来当时的见证人之一阿荣进行谈话,仔细询问签约当天的细节问题。

  “欠款协议签订当天,小铭是否在场?”法官问。

  对于法官的提问,吴先生、阿寿及阿荣,居然给出了三个不同的答案。吴先生称当时小铭和见证人都在场,阿寿称不记得小铭是否在场,而阿荣表示,当时只有小铭不在场。

  显然,这是一份“破绽百出”的欠款协议。

  追债遭驳回

  法院审理后认为,购房人、见证人等均无书写障碍,但《购房欠款协议》仅有印章而无签名或手印,不合常理,原告对此未能做出合理解释;原告等人对协议签订时小铭是否在场细节陈述不一,存在疑点;这次房屋买卖发生在亲属之间,而该协议约定的房价30万元明显高于房屋当时的房价,不合常理。

  法院认为,《购房欠款协议》存在诸多疑点,且无其他证据证明该协议是小铭的真实意思,法院难以采信(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通讯员  黄丹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钓鱼岛岂容“买卖”特别报道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十年之变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十年之变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基金专版
   第A20版:新民楼市
   第A21版:新民楼市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读者俱乐部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6版:广告
法官智断真假协议平纠纷
为笔修车费小姐妹翻脸
第八届“看得见的公正”征文启事
松江破获制售假美瞳案
广告
新民晚报法治新闻A11法官智断真假协议平纠纷 2012-09-18 2 2012年09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