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谓礼文书”完整地保存了17卷共5万余字,详细记录了从中央到地方、从低级到中级历官及其政务全过程,涉及中央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深入研究南宋中后期政治史乃至其他相关领域的第一手资料,实为前所未有的文献发现,意义非凡。
这17卷南宋文书早在6年前就已被一伙盗墓贼从古墓中挖了出来,且正四处寻找能出得起高价的买家。
2005年4月,武义人程某和4个同伙在武义县熟溪街道胡处村龙王山盗掘了一座南宋古墓,17卷徐谓礼文书被悉数盗出,同时出土的还有毛笔、镇纸等物品。分赃时,程某告诉同伙,17卷文书分开来不值钱,必须完整保存才有价值。
让程某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存就存了6年。因“收藏界”(地下文物市场)普遍质疑文书真实性,始终不能以理想价位卖出,甚至还遭遇了被北京买家退货的尴尬。
在盗墓贼急切地希望将文书出手时,武义县公安局布下的网正在一天天收紧。最终于2011年12月28日抓获了程某等几名犯罪嫌疑人,搜获分藏在几个地点的13卷“敕黄”、“印纸”文书。
今年7月5日,已流散到北京的另外四卷“录白告身”文书也被追回。徐谓礼文书“告身”、“敕黄”、“印纸”三部分内容,终成完璧。
专家们指出,徐谓礼文书在地下埋藏了将近800年而不腐,确实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吴中平)
【相关链接】
公元1254年,距南宋亡国还有25年,朝廷风雨飘摇。这一年,朝散大夫,从六品官员的徐谓礼躺在病榻上,他自知时日不多,嘱咐亲人,将来把他安葬回浙江婺州武义的老家。
徐渭礼可能想不到,有生之年从政30年默默无闻,七百多年后的今天,一下子成了“名人”,这一切,都缘于他的一件随葬品、两大张卷轴封纸。
这件随葬品,被专家取名为“徐谓礼文书”,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上面记录的是他从官30多年的个人证件资料记录。考古学者认为,“徐谓礼文书”是我国自近代史学创立以来首次从墓葬中发现的宋代文书。它记录了南宋中级官员从中央到地方、从低级到中级官场升迁全过程的细节,全面地反映了南宋中后期政治史乃至其他相关领域的第一手资料,涉及中央制度的核心内容,实为前所未有的文献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