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今天,上证指数达到历史最高点6124点。然而5年间,沪深股市不仅一路下滑,更是成为了众多“股神”的梦魇:“欧洲股神”安东尼·波顿的富达中国系列基金净值蒸发超过20%;“股神”巴菲特投资的比亚迪业绩巨降,市值缩水严重;被称为“索罗斯接班人”的约翰·保尔森则因嘉汉林业造假一夜间损失5亿美元。对于中国的股市来说,更缺少的是诚信。
翻开这五年的股市,从造假频频出现到机构投资违规、违法内幕交易、“老鼠仓”屡禁不止,大量股民选择“用脚投票”远离A股市场。与此同时,在海外的资本市场上,中国公司麻烦继续不断。特别是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开始出现了整体步入下跌通道的走势。长期以来,“到美国上市、花美国股民的钱”成了大多数中国公司的梦想。然而,事实证明,美国股民的钱并不是那么好花的。诚信缺失是中国公司普遍存在的“软肋”。一些中国企业对重要信息披露不及时,缺乏信息持续披露理念,甚至总是抱着能少则少、能不披露就不披露的心态。更有少数公司弄虚作假,企图蒙混过关,最后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
不仅是在股市中,在目前如火如荼的艺术品市场上,也遭遇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在刚刚结束的香港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慈禧太后的玉玺以266万元成交,而其在2010春拍中的成交价为482万港元。造成价格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就是原先买下这件玉玺的藏家没有支付货款,并导致重新拍卖。而公开资料显示,在那场拍卖会上,他连同生意伙伴共买下了24件珍品,“落锤价”连买家佣金共1.57亿港元。
在老上海的商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道台一颗印,不及朱葆三一封信”。在当时的上海,并非只有朱葆三一个大商人,可是能让数十家银行、钱庄都深信不疑的,只有朱葆三一人,这无疑从一个侧面显示出诚信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性。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业无信而衰”。现在我们常常提到的市场经济,其核心就是诚信经济。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诚信的事情却是比比皆是。
当前,信用缺失远不止于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已经对于投资和消费市场也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无论是股市、艺术品市场,或是其他各类市场,首先就应该营造出诚信的市场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根治“痼疾”,使得市场重新恢复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