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建设顺应群众新期待
会议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三大建设目标。
“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大转型期,矛盾突发、多发,公众最需要的就是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现在提出这个目标,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和群众的需要。”中央党校教授卓泽渊说。
会议指出,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作为基本要求,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社会关系、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冲突,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预防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稳定。
四项改革成为突破点
在全国政法工作总体思路中,四项重点改革备受关注——推进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
会议要求,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积极稳妥地改革劳教制度,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诉讼法律制度,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强化监督制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确保司法公正。
“劳教制度改革是社会关注很久的问题,要求改革的呼声很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推进劳教制度改革顺应民意,是必要的。
作为知名法学专家,马怀德同时指出,涉法涉诉信访难以体现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也应予以改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但城乡二元体制下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基本公共服务没有跟上,大量流动人口难以有效融入城市,农村“空心化”“三留守”问题凸显。加快推进户籍改革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呼声。
会议要求“统筹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区别情况、积极作为,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让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城镇和农村安居乐业、各得其所。”
新华社记者 陈菲 邹伟 史竞男
(据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