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微博上看到一组图片,美国卡罗莱纳州每天都有近700只动物因被人遗弃且没有人领养而被杀。兽医说,“真正的悲剧不是替它们执行‘安乐死’,而是我们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摄影师进入那些动物中心拍摄到“安乐死”的全部过程,并希望通过这组作品,让更多人知道真相,善待动物,拯救生命。
我采写社会新闻的几年时间里,经常接触到流浪动物的生存现状,在高档小区的绿地里,在老式里弄的墙角边,到处游荡着流浪猫狗的孤独身影。它们的温饱没有保障,有些受到虐杀,有些被捕捉成为了盘中餐,而更多的流浪动物因无序繁殖和随身携带的病菌,使它们成为了充满矛盾的社会问题,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我不能说这些流浪动物都是被主人遗弃的,但至少其中的一部分,曾经受到过主人的宠爱,后来因种种原因被遗弃。从宠儿到垃圾,从天堂到地狱,完全取决于主人的决定,命运瞬间转变,它们成了一群无家可归的“非法居民”,甚至失去了活着的权利。
我家也有宠物,因此颇有感触。宠物带来快乐,但这种快乐也需要付出“代价”。就像任何事要获得就要付出一样,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还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耐心和劳动。从下决心养宠物的那天起,就等于作出了承诺:认可它是家庭成员,无条件地给予物质、精神上的关爱,将责任进行到底。
曾有专家提出,养宠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看家护院、生活陪伴、仁爱之心。目前,绝大部分人养宠已迈入了第二阶段,主要是精神寄托。所以,当人们不再需要这种陪伴和寄托时,弃养宠物的事件也就时有发生了。
至于养宠的第三阶段,用仁爱之心善待生命,看起来很难做到,但或许这才是解决流浪动物问题的根本所在。所谓和谐社会,同时也应该是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的和谐。只有关注人与所有生命的关系,才会敬畏并善待一切生命,从而离真正的文明越来越近。
因此,关于流浪动物这个社会问题,不管采取什么措施,起码该做到这两点:一是文明养宠,不随意遗弃动物;二是善待流浪动物,如果它们没有伤害人类,就应该尊重它们的生存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