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共筑中国梦 追梦上海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7月0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代父子交警
红绿灯下见证上海城市发展
潘高峰
■父亲任敏华(左)和儿子任之帏在路口交流业务本报记者张龙摄
  “薪尽火传”这个词,用在任家父子身上很恰当。今年55岁的任敏华,是普陀交警支队的一名交警,现在已经从一线退下来,在非机动车管理所工作。他的儿子任之帏通过考试成了一名警察。巧的是,毕业后,小任也当上了交警,同样分在普陀交警支队,他们父子站过的路口,都在武宁路上。

  两代父子交警眼中,一条路从冷清到繁华到拥堵,浓缩了上海近20年的发展变化。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居民生活的改善,在十字路口、红绿灯下,也可窥见一斑。

  最早的红绿灯要用手扳

  一头黑发的任敏华,与儿子站一起,不像父子倒像兄弟。任敏华告诉记者,他1994年当上交巡警,算来也有近20年。“当时我在武宁路东新路、曹杨路普雄路都站过,那个时候路窄车少,别说排堵,连车辆排队都很少见。”

  在十字路口看着两旁的建筑悄然变化,路修得更加宽阔平整美观,高楼一幢幢拔起,高架一条条从头顶越过,私家车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有时老任也会感慨。“以前只有一个内环。地铁也只有个1号线。”任敏华现在住在桃浦路附近,指着窗外一片繁华:“你能想象,以前这一带还有养牛场呢,到了晚上一片漆黑,我们在这里设卡盘查,人都很少看到。”

  私家车越来越多,路幅也越来越宽,但这种变化有时带来的却是意想不到的辛劳。“以前的路口,走一圈很快,现在稍微繁忙一点的路口,靠走根本管不过来,要跑步。”儿子任之帏对这一点体会最深。他站的长寿路武宁路口是一级岗,早7时到晚7时不能断人。路口很大,走一圈就是近200米,1小时要绕路口20多圈,3千多米。

  路更宽、车更多,交通指挥更加智能。这曾是任敏华的梦想。“比我资格老的交警告诉我,以前的红绿灯要靠手去扳,开关箱就在路口的电线杆下齐腰处。有红绿灯的路口也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多。车不多的时候,交警还能在岗亭里拿本书翻翻。”

  换到现在,任敏华说,土办法哪能管用。随着上海交通指挥越来越智能化,通过路口电磁线圈收集车辆通过的信号、智能判断红绿灯转换的交通控制系统早已投入使用,各种交通实时情报板也竖起来了,但依然无法应对早晚高峰时的车流。“以前用‘人肉’指挥的土办法。现在有时红绿灯管不过来,还是要靠人工指挥,这也算是体现交警的存在价值吧。”

  城市高速发展,城市里的人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拿我们家来说,以前一家五口人住在长风公园附近一个1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现在我们一家三口,住的房子虽然不算大,也有上百个平方。”谈起未来,老任觉得,自己那一代人的梦想大多都已经实现了。“我们这一辈退下来了,把路口交给年轻人,他们顶上去了,他们的梦想才是最重要的。”

  期待提升城市文明

  任之帏执勤的长寿路武宁南路是一个不规则路口,因为地铁施工,原来的道路改道变形,车流极高的路口通行受到影响,一到高峰时段,疏导交通必须靠人工干预,工作量不小。

  “已经修到13号线了。”小任有些感慨。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路口时,任之帏已经上岗。车流量不大,任之帏没有站在马路当中,而是在马路的四个角不停绕圈走动。一边走,他一边做着各种手势,口中的哨声一直不停。

  谈到与父辈相比,任之帏指了一下身上。“你看,10件套了,现在的执法越来越现代化和规范化,不但配上了PDA实时查询,连打印机也背在身上,还有取证仪,一直要开着,同时具备录音、摄影、录像,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记录在案。”

  上海这些年的城市发展让任之帏感慨。他说,在这个城市长大成人,当然希望她更美好。但当上交警后,小任还是有些失望。“城市现代化,但人的文明素质并没有完全跟上。”在小任看来,虽然近年人们的守法意识在提高,但在交通参与上还有很多不足。

  初生牛犊不畏虎。任之帏刚当上交警不久,他碰上一位老伯骑着助动车越过停车线停在马路当中。小任上前搭住车把手,请这位老伯往后退。没想到老伯一把打开小任的手,不买账。“我当时心里一下就慌了,第一次碰上不讲理的。但我强作镇定,红着脸请他后退。”

  “年纪大了,退不动。”老伯硬邦邦地回答。任之帏说,那你下来,我帮你。老伯不听。“当时开始放绿灯,我把他拉到边上处理,他开始骂我,还说要投诉,吵得不可开交,一直到派出所民警来把老伯带走才算结束。”

  后来,小任依然会经常在路口看到那位老伯骑车经过。“守规矩多了。我很高兴。”

  时间长了,任之帏也有了自己的领悟:交通管理其实是一种习惯养成的管理,很多人不是存心,而是没有习惯。“对于未来,除了个人的发展之外,我的梦想是上海交通更加顺畅,市民文明素质也能跟上城市的发展。我愿做市民守法的‘磨刀石’,至少在经过我这个路口,他们可以遵守规则。”

  首席记者  潘高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共筑中国梦 追梦上海
   第A03版:共筑中国梦 追梦上海
   第A04版:共筑中国梦 追梦上海
   第A05版:共筑中国梦 追梦上海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情感
   第B08版:市场之窗/健康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时尚先锋/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活力上海
   第B12版:焦点赛事/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
几代上海人的追梦录
环境变了,服务群众之心不变
一家三代水厂人的“饮水梦”
红绿灯下见证上海城市发展
“夹心层”市民圆了“安居梦”
新民晚报共筑中国梦 追梦上海A03红绿灯下见证上海城市发展 2013-07-01 2 2013年07月01日 星期一